FOCUS ON US
隔姜灸
常言道,冬日宜食萝卜,夏日宜食姜,如此一来,无需医生处方。生姜能发散寒邪、温中止吐、暖肺止咳、解毒,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香料,也是养生保健的得力助手,尤其在“冬病夏治”的过程中,其作用尤为关键。
宁波市中医院的消息来源显示,近期气温攀升,导致该院中医经典治未病中心对姜的需求量显著提升。
为何生姜与“冬病夏治”理念相契合?夏日里食用姜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进行了深入采访。
“冬病夏治”期间每月用姜近千斤
7月1日早上十点,记者踏入该院中医经典治未病中心的诊疗室,一股生姜的香气立刻迎面扑来。在操作间里,预先准备好的生姜碎片已经堆积如小山。“我院现已启动了2025年的‘冬病夏治’活动。在‘冬病夏治’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使用的生姜量是全年之最,一个月的用量甚至接近1000斤。”该院中医经典治未病中心的护士长金颖这样说道。
为什么生姜与“冬病夏治”这么适配?
冬季疾病多由“寒邪凝滞”引起,而生姜性温,能直接应对寒证。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例如敷贴、煎汤),都能激发人体的阳气,促使体内潜伏的寒邪随着阳气的上升而排出体外。她以“冬病夏治”的疗法为例,在三伏贴这一传统方法中,经常将生姜的汁液与诸如白芥子、细辛等温性药物混合使用,既利用它们的温热特性来提升药效,又充当“药引”永川行政服务中心,促进药物穿过皮肤毛孔,引导中药精准到达病患部位。
生姜在“冬病夏治”中都有哪些应用场景呢?
金颖指出,该疗法主要针对虚寒性疾病,此类疾病多因人体阳气亏虚,寒邪内生而引发。同时,实寒证亦在其适用范畴之内,实寒证往往由外感寒邪或过量食用生冷食物等引起寒邪侵袭人体。例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痛经、慢性腹泻、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均适用。除此之外,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症、中心性肥胖等病症也在其治疗范围内。
夏日如何吃姜?这款姜茶就很实用
在诊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向我院中医经典治未病中心的张舟南医师提出了类似的疑问:“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然而生姜性辛温,萝卜则味甘而凉,这似乎与夏季要消暑降温、冬季要注重保暖的传统观念相冲突啊?”
张舟南指出,这句古训与中医所推崇的“冬病夏治”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理论观点相吻合。中医理论认为,“冬病”往往是因为人体阳气不足、寒邪潜伏体内所引起,而在夏季,自然界阳气充沛,人体肌肤毛孔张开,此时运用诸如药物、艾灸等外部温热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消除体内潜伏的寒气,实现“以热驱寒”的治疗效果。夏季时节,人体阳气外散,气血流动旺盛,药物吸收与传输效果更佳;此时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调节阴阳平衡,从而为冬季抵御邪气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他亦指出,夏季食用生姜需遵循诸多原则,唯有正确食用方能发挥其养生之效。生姜适宜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即那些常感腹泻、四肢冰冷、畏寒喜暖的患者。而对于那些体质阴虚火旺的人,例如那些常感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气躁、睡眠不佳的人,不宜过量食用生姜。同样,对于体内热气较重的人,如患有胃热呕吐、痔疮出血、痈肿疮疖等病症的人,也不宜食用生姜。
此外,食用生姜还需注意时机。在清晨,人体内的胃气需要上升,此时适量食用生姜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温暖肠胃。而到了夜晚,人体内的阳气应当收敛,因此应减少生姜的摄入量,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他特意推荐了一道姜制的食谱——红糖姜枣茶,其做法是:取大枣十枚,生姜五片,加入适量红糖,煎煮成汤,以此作为茶饮。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陈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