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护士隐形的痛谁懂?
今日在职场圈里浏览到一则动态,一位护士抱怨五点半时分用餐时未能查看手机,待乘车回家后,却发现护士长有七个未接来电。事情起因于科室的状况,护士长紧急通知需上二线或协助夜班。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显示,时间为18:08至19:34,期间有四个未接视频电话和三个未接电话。
作者询问:在休息时段,是否需要时刻保持待命状态?手机是否需要随时保持畅通,以便接听来电?微信电话是否可以随时接通?在工作时,大家的手机是否都设置为静音模式?
尽管文中并未具体说明护士当天所值的是何种班次(是白班还是休班,抑或是二线班),但读者却能明显察觉到,作者此刻已经完全陷入了自己编织的困惑之网,仿佛在广阔无垠中迷失方向,心中充满了压抑、无助、愤怒,直至最终崩溃。
我的一个友人,某次休假期间驾车载着全家人返回故乡,为母亲庆祝生日。临近家中时,却意外接到护士长的来电,告知需返回医院参加考试。此前,医院并未提前告知此事。友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考试的要求。尽管友人心中感到些许遗憾,但处理结果还是让他感到满意。
不知道作为临床护士的亲们有没有过上面类似的经历?
针对案例1当事人问题,笔者认为:
护士这一职业不仅承载着工作的责任,同时也拥有个人生活,那些并非处于一线或二线岗位、负责值班的护士,无需时刻处于待命状态。
护士在休息期间有权利自主接听手机或微信来电,然而,若是来电内容涉及工作相关事宜,建议护士们能够尽快给予回应。
护士在岗位上工作,手机是否调至静音并无具体要求,关键是要确保不影响日常工作的进行(各医院可自行制定相应规定)。然而,在案例2中,护士长在管理上显得较为随意,这也在常理之中,当事人对此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案例显现出了科室护理管理的弊端:
1)护理管理工作无规划,临时起意,如同儿戏。
科室的排班表中并未对一线和二线值班人员做出安排,遇到突发情况时,增援人员全由护士长现场调度,临时性的加班任务也随之而来,这让护士们感到有些出乎意料。
给科室护理管理者的几点建议:
1.提升全局管理意识
护士长依据每月的规划、每周的重点以及每日的工作重心,精心编制了月度学习、考核与工作安排,旨在让科室全体成员充分掌握。
依据护理部的分配计划及紧急应对规定,本部门将确立具体的内部人员配置及紧急应对措施方案。
设立护理人员的值班安排:一线和二线值班人员需确保通讯工具畅通无阻,并需在30分钟或60分钟内准时到岗。若未能按时接听电话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岗位,将计入绩效考核。在特殊值班情况下,应提前通知护士长进行值班人员的调整,且调整后的值班人员需让全科人员了解。
实施细节方面,我们采用启动时间分段加分制度,不同时段赋予不同的加分额度。同时,我们向护士们保证,一旦一线或二线启动,她们的补休将无缝衔接正常休息,以此充分展现科室对她们的重视和对其努力的认可。当护士评估到需要增援人员时,可直接启动一线,若情况紧急,则启动二线,只需向护士长进行电话或短信报备即可。
2.提升护理人文管理意识
研究表明,大约有56%的护士承受着较高或极高的工作压力,而超过60%的护士则出现了不同级别的职业倦怠现象,这其中包括情感上的疲惫、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对工作满意度的缺失。其中一个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护士们常常需要处于待命状态,节假日也可能会因为急诊或病人的突发状况而不得不紧急上岗。这种压力犹如慢性毒药,使得护士们身心俱疲,导致心理紧张、烦躁、疲劳、头痛等症状加剧,睡眠质量也随之降低。这种状况使得护士在对待病人及其家属时,往往缺乏应有的热情,沟通不畅,容易引发医患纠纷。最终,这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让护士们失去了工作价值和成就感。
护理部门的管理者需积极掌握人文管理理念,重视科室中的关键病人、关键时段和关键群体,在充分规划科室事务与人员安排之际,亦需留意值班护士的心理与情绪波动,迅速掌握实际情况,提供心理支持、主动伸出援手,减轻护士们在心理、生活和职业方面的压力,让她们深切感受到护士长是她们坚实的职业依靠,共同构建一个团结、和睦、相互扶持的人文护理团队!
科室成员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并采纳大家认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确定一线和二线的人员安排上,护士长可以广泛听取意见,决定哪些人休假时负责一线,哪些人休假时负责二线,并将这一决策形成常规做法。以我们科室为例,大家普遍认同次日出班休息为一线,而休息首日则划为二线,且在排班表中明确标注一线听班和二线听班。如此一来,全体人员对值班的心理准备得以明确,休息日的安排也更有针对性,对来电或信息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自然提升。
小结
并非所有人天生具备管理才能,然而,每位护理领域的管理者,均源自护士的岗位永川行政服务中心,对护理人员的种种困扰、压力以及苦楚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我们应当对每位护士给予更多的关怀,融入更多的温情,通过日常交流、科室会议等途径,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对自身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适时调整,切实实行以人为核心的“人性化管理”,以避免科室护理人员内心滋生无形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