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陕北地区首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球囊肺动脉成形术,为当地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同时也打破了该治疗领域面临的难题。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详细讲解这次手术的相关内容。
手术突破意义
6月14日,延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的团队,在中日友好医院黄强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实施了陕北地区首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陕北地区在CTEPH介入治疗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微创精准治疗选项,并推动了肺血管病的诊疗迈向了综合治疗的新时代。
患者病情困境
患者通过肺动脉CTA和心脏超声检查被确诊患有CTEPH,肺动脉收缩压竟高达108mmHg。由于血栓主要集中在远端血管,无法进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再加上经济条件有限,难以前往大城市就医,患者长期处于无法用药、无法手术的困境中,病情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手术过程风险
手术日,黄强医生和他的团队选择了股静脉作为手术路径,在DSA的辅助下,首先进行了导管测压等评估工作,结果发现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双肺多个叶段的血管出现了严重的狭窄或闭塞。鉴于手术存在再灌注肺水肿、血管破裂等潜在的高风险,团队决定先行对左肺动脉的多分支血管进行球囊逐级扩张处理。
术后初步成效
术后,患者的呼吸急促和喘息症状有所减轻,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观察后,患者已经出院。现在,需要复查肺动脉的压力和6分钟步行距离等关键指标。尽管尚未明确手术的最终效果,但患者已经通过手术感受到了症状的改善,这为他们的后续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手术技术要点
刘东阳主任,延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的负责人,指出BPA手术通过微创手段重建肺动脉血流,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若CTEPH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产生严重后果,而BPA手术则为那些无法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方法。这一手术在治疗CTEPH方面显示出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医院发展影响
医院在前期组建了针对肺血管疾病的跨学科协作团队以确保患者安全。这次手术的首次成功,得益于和中日友好医院的紧密合作机制,提升了陕北地区肺血管介入治疗水平。通过“上下联动”和“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为解决患者难题树立了可借鉴的范例,并促进了陕北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的增强。
大家对这次手术在肺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