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医过程中,人们普遍关注“小病大治”和“超量开药”等违规现象,重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规范医疗行为,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监管背景
医疗服务中,诸如超出许可范围行医、人员资质不符合标准、处方使用不当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也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据6月25日发布的消息,重庆方面已下定决心,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民众就医看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在线监测系统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打造了“医疗服务行为在线监测平台”,此平台能够对医疗机构的各类执业行为实施自动监测与预警。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以及所有互联网医院均已接入该平台,能够迅速识别超出批准或登记范围进行的执业活动、人员资质不符等问题。平台具备自动监测功能,并以点对点方式将预警信息反馈给医疗机构。
重点核查机制
针对预警信息频繁出现的医疗机构,系统将相关线索转发给当地的卫生健康管理部门,以便进行重点审查。若此类问题在多个地区和多个单位普遍存在,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将采取集中培训和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指导和整改。以某医院人员资质问题为例,一旦预警信息频繁出现,将受到特别关注,并依法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处方在线监测
重庆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网络监控。这需要依照法律法规和诊疗标准来设定监控标准,例如,门诊处方的最大开具用量限定为30天,这是其中一项规则,用以判定处方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接着,医疗机构会将基础信息,如病案首页、处方、收费等,上传至系统。系统会自动将这些信息与设定的监控标准进行对比,从而筛选出可能违规的数据。
监管效率提升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处方进行在线监控,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审核,显著提升了监管工作的效率。过去,人工审核处方不仅工作繁重,而且效率不高,而现在通过系统自动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精确且迅速地识别出违规的处方,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未来意义期待
重庆运用这些监管措施,有助于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降低违规行为的出现。从长远角度考量,这有助于确保医疗服务的水准和安全,让民众无需担忧诸如“小病大治、过度用药”等问题。
重庆的监管措施成效明显,众人都在思考,其他地方是否能够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