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食管癌、肠癌频发!这两个习惯竟成消化道癌症帮凶?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消化道癌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许多人由于生活习惯不健康,增加了患病的风险。事实上,借助胃肠镜等检查手段,我们能够尽早发现并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吸烟喝酒助长癌症

吸烟与饮酒成为众多人日常生活的常态,然而,这两种活动却有可能增加患消化道癌症的风险。烟草燃烧后,烟雾中携带着众多有害物质,它们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进入人体,从而干扰全身器官的正常运作。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科的王实主任医师强调,酒精已被列为1类致癌物质,对消化道的伤害尤为显著。根据研究,酒精的摄入会增加食管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

图片

胃肠镜检查时机

王医生指出,对于40岁以上且属于消化道癌症高发人群的个体,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显得尤为关键。这种高风险因素不仅涵盖遗传基因和常食腌制食品,还包括吸烟与饮酒等。借助胃肠镜检查,我们能够在疾病初期便察觉到异常,从而在必要时实施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及早发现问题,也就意味着可以更早地解决问题。

息肉癌变概率

息肉是人体黏膜表面出现的凸起,尤其在肠道部位较为常见。不少患者在直播平台上咨询:“如果我被查出有息肉,那它是否会转化为癌症?”王医生回应,息肉是否有可能癌变,需要借助病理学检查来确认。一般来说,增生性息肉多被认为是良性的,很少会演变成癌症;但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失,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可能会逐渐变大,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内镜切除息肉

结肠镜检查如发现息肉,需按照医生建议实施内镜下的切除手术。比如,针对腺瘤性息肉,手术切除能够有效阻止其癌变发展,这对保障身体健康极为重要。目前,内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进行息肉切除手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早癌治疗利器

内镜技术持续发展,促使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成为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症及癌前病变的新兴手段。此技术不仅能达到外科手术的疗效水平,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多重优点。相较传统内镜黏膜切除术(EMR),ESD能一次性彻底切除直径超过2厘米的病灶,大幅减少了局部复发的风险。

早筛早治效果好

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治愈率已超九成五,这主要得益于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的实施。消化内镜技术的运用起到了关键作用,让许多患者免于承受手术的痛苦。我们必须重视早期筛查,尤其是对那些高风险人群。事实上,早期筛查和治疗的过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大家是否有主动去做的意愿。

大家是否觉得,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患上消化道癌症的风险?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给它点个赞,然后分享给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