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值小暑,小暑的降临预示着即将迎来一年中最为炎热、湿润的“三伏天”。常言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自小暑节气起,气温逐渐攀升,雨水增多,湿度也随之增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病科副高职医师韦尼指出,在小暑时节,掌握以下养生方法,将有助于人们度过一个舒适的夏日。
饮食调养:清淡为主,兼顾祛湿
韦尼提出,在小暑期间,公众应注重水分摄入,选择适宜的水源。小暑时节气温攀升,人体出汗频繁,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他建议,可以选择饮用白开水、淡茶水或绿豆汤来补充水分,避免等到口渴时才饮用,小口慢饮更能有效解渴。同时,应减少冰镇饮料和甜饮料的摄入,以防伤害脾胃,滋生湿气。您可以选择饮用具有消暑解渴、增进食欲功效的乌梅甘草茶,只需放入2至3颗乌梅和2至3片生甘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静置10到15分钟后即可享用。
小暑期间,湿气较重,特点是明显的。在这个时节,我们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比如冬瓜、丝瓜、黄瓜、绿豆、赤小豆、薏米、山药、莲子、荷叶等。同时,在饮食上,适当摄入一些苦味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韦尼这样说道,因为苦味食物不仅能够清热解暑,还能刺激食欲,比如苦瓜、苦菊、莴笋等。
韦尼推荐了一款绿豆百合莲子羹,这款羹品具有清心解暑、安神助眠以及健脾养胃的多重功效。其制作步骤如下:首先,取绿豆30克、干百合15克以及去芯的莲子肉15克;接着,将绿豆和莲子肉提前浸泡1-2小时;随后,将所有材料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用大火将水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炖煮,直至绿豆开花、莲子肉变得软烂;最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的冰糖。
小暑期间气温攀升,多数人食欲不振,然而在饮食中仍需补充蛋白质。韦尼推荐挑选鱼、鸭、瘦猪肉等,以及豆腐、豆浆等易于消化吸收的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来源。同时,在水果的选择上,西瓜、桃子、杨梅、香瓜等都是小暑时节适宜食用的,应避免过多食用荔枝、芒果等性质偏热的果实,而对于冰镇水果也应适量减少摄入。
韦尼提醒大家,正值小暑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食物极易腐败。为此,我们应确保食物新鲜,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对剩菜剩饭进行彻底加热,以防疾病通过饮食途径侵入人体。
起居作息:避暑防凉,保证休息
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务必关注“预防暑热”“合理运用空调和风扇”“确保充足的休息”“穿着要注重透气性”以及“沐浴需注意方法”等相关事项。
在应对高温降温问题上,韦尼提出,这个时段应尽量避免在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的高温期间进行长时间的户外运动,外出时一定要采取防晒措施(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同时确保携带充足的水分。
使用空调和风扇时,需注意调整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26℃至28℃为宜,同时应避免空调直接吹拂身体的关键部位如头部、颈部、腹部及腰部和膝关节。此外,开启空调时亦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议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至3次。
小暑之际,尽管白天较长而夜晚较短,仍需确保睡眠充足。韦尼提出,我们应努力在晚上11点之前进入梦乡,确保每晚能获得7至8小时的休息;若条件允许,中午最好能稍作休息,20至30分钟便足够,这有助于恢复体力,并避开气温最高的时段。
在穿衣和洗澡上,建议挑选吸湿排汗的棉麻面料,穿着要宽松以便于身体散热,颜色宜选浅色调;经常洗澡以保持肌肤的清洁,不过应避免使用过冷的水,温水洗浴最为适宜,沐浴后应迅速擦干身体,以防湿气侵袭。
精神调养:静心养神,戒躁戒怒
中医认为“暑邪易伤心神”。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小暑期间,人们往往容易感到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因此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当保持内心的平和,面对事情时保持冷静,防止情绪过于激动。韦尼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可以多聆听一些舒缓的音乐,阅读一些轻松的书籍,与朋友进行愉快的交谈,或者尝试深呼吸、静坐冥想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稳定情绪,安抚心神。
除此之外,按压手腕横纹中点向上三横指处的内关穴,能有效减轻心烦、心悸等不适症状。该穴位位于两筋之间,可用拇指指腹轻轻揉按,以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为佳,每次揉按时间控制在3至5分钟。
韦尼指出,在炎热的初伏时期,我们应尽量减少接触那些能引发紧张和焦虑的新闻以及影视作品,给自己留一些独处的时光,让心灵得以放松。此外,还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因为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情绪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