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凭借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鲜明的风味,深受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现代人的喜爱。
农业技术的进步和运输能力的增强,使得日常生活中我们能轻松接触到各种水果,不再受季节和产地的限制,从而实现了尽情享受各类水果的愿望。
实际上,人们在享用水果时并非可以任意而为,若是不加节制或方法不当,很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三类水果不要吃,可能会刺激肠胃
第一类是腐烂的水果。
水果之所以会腐烂,是因为细菌和真菌的分解活动使得果肉变得柔软、颜色改变,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会将水果中的糖分和营养成分分解,进而生成一些有害物质,例如有机酸和胺类化合物。
食用变质的果实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腹泻、恶心,甚至食物中毒的风险。即便将果实腐烂的部分去除,有害物质仍可能已蔓延至看似完好的部分。鉴于此,即便果实只有少量部分出现腐烂,仍建议将其整体丢弃,不宜食用。
第二类是未成熟的水果。
未成熟的水果往往含有较多的单宁和生物碱,例如龙葵碱,这些成分带有苦涩口感,并可能对消化道产生刺激。一些未成熟的水果中存在天然毒素或刺激性成分,如未成熟的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它可能刺激口腔和消化道;而未成熟的芒果含有漆酚,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等问题。
此外,这些水果往往质地偏硬,纤维较为粗糙,咀嚼和消化起来较为困难,还可能加重肠胃的负担,引发消化不良或引起腹痛。因此,建议将未成熟的水果放置一段时间,等到它们完全成熟后再进行食用。
第三类是不适合搭配在一起吃的水果。
柿子与葡萄等水果富含果胶和鞣酸,若与诸如山楂等富含酸性物质的水果同食,这些成分可能会与果酸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消化的复合物,并在胃内积累,导致消化不适。特别是对于胃酸分泌旺盛或患有胃溃疡的人群,这种食物搭配可能会加剧胃部的不适感。
柿子不宜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一同进食。柿子内含的鞣酸若与螃蟹、牛奶等高蛋白食物相遇,便可能形成硬块,进而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此外,若在空腹状态下食用柿子,还有可能诱发“胃柿石”。
此外,诸如菠萝、猕猴桃等富含蛋白酶或果酸的果实,若与牛奶一同食用,可能会引发蛋白质发生变性并凝结成块,进而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而对于体质敏感的人群,甚至可能诱发腹泻。
水果虽好,也要适量食用
食物摄入都应遵循适度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水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对于从事轻体力劳动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成年人来说,每日摄入的水果量应控制在200克至350克之间。若水果摄入超出这一范围,便有可能对身体健康构成压力。
香蕉和葡萄等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上升石家庄市神兴小学,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减少摄入。而榴莲、荔枝等性热的水果食用过量则可能引发上火,表现为口腔溃疡、情绪烦躁等症状。西瓜性质偏寒,过量食用可能会刺激肠胃,引起腹泻或呕吐等不适。
其次,应避免在空腹时进食。经过整夜的休息,人体会进入空腹状态,此时肠胃的功能相对较弱。在这个时候,如果直接食用柿子、山楂等含有鞣酸、有机酸等成分的水果,这些成分可能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导致胃部不适、反酸等不适症状。
为了维护肠胃的安康,早晨起床后最好先吃一些性质温和的食品,比如热粥、软馒头等。等到肠胃功能逐步恢复,再适当地摄入一些易于消化且酸度不高的水果,比如香蕉、苹果、梨等。这样做不仅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还能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对消化吸收也大有裨益。
在用药过程中,需关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过量食用某些水果,如葡萄柚,可能会干扰二氢吡啶类降压药(如地平类)、华法林、他汀类降脂药、镇静催眠药、环孢素等药物的代谢过程。在此期间,患者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弄清哪些水果可能会影响药物效果,以避免对药效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在食用易引起过敏的水果时需格外小心。某些人群对诸如芒果、菠萝等特定水果可能产生过敏症状。尽管这些水果之间并无相克之处,但过敏体质者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物同食,都有可能诱发过敏。在享用这些水果时,务必保持警觉,一旦感觉不适,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