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阳下头晕乏力?小心!这不是普通中暑,竟是热中风警报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夏日酷暑,脑血管疾病悄然来袭,极端的高温成为了中风的“帮凶”,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你是否真的清楚所谓的“热中风”?又应该如何有效地应对这种情况

“热中风”的本质

在高温条件下,所谓的“热中风”实际上是一种脑血管突发状况,属于中风类别。这种疾病常常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突然丧失,比如半身瘫痪或半身麻木,特别是单侧肢体症状更为明显。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使脑血管变窄,这些正是导致“热中风”的主要诱因。此外,65岁以上的群体在调节体温上遇到难题,因此他们更易遭受“热中风”的威胁。

发生机制

气温高,人体会大量排汗,血管因此扩张。若不马上补充水分,血液量可能会减少。血液变稠后,血小板容易聚拢,这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另外,高温还可能让人情绪不安,引起血压变化。特别是在夏天,若频繁在空调房间和室外冷风之间切换,血管会快速收缩或扩张,多种因素叠加,就可能诱发所谓的“热中风”。

与中暑区分

“热中风”的征兆涵盖局部神经功能受损,例如一侧肢体活动受限,但体温升高并不一定明显。中暑早期症状是脸部发红和头昏,接着可能会出现高热、出汗减少,甚至无汗,严重者还可能昏迷,而且通常不会有明显的偏侧症状。判断是否中暑,关键在于留意是否有局部神经功能受损的迹象以及体温的变化,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高发人群

夏季热中风__中暑中风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群体,这些疾病可能引发脑血管狭窄,他们属于“热中风”的高发人群。特别是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够敏感,对缺水的反应能力较弱。此外,那些吸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的人,他们的患病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救治措施

卒中发作后,4.5到6小时是治疗的关键阶段,此时采用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手段,能显著减轻脑部损害、降低残疾的可能性。若发现疑似患者,需立即检查其意识,运用“FAST”评估方法,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准确记录发病时间。在等待救援期间,应尽量避免移动患者,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预防建议

天气炎热常导致情绪波动,所以我们得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血压不稳。即便不觉得口渴,也应主动多次适量补水,以防脱水。另外,要积极治疗现有疾病,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同时留意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夏日炎炎,你有哪些应对中风的措施?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并且请不要忘记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关于“热中风”的必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