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正常竟被诊断为糖尿病?这些群体早筛查你了解吗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些人空腹血糖看起来正常,却被告知患上了糖尿病。事实上,血糖检测的奥秘非常深奥,现在我就来为大家逐一解析。

典型病例展示

这位女士现年52岁,她的血糖指标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不过,鉴于她的双胞胎妹妹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她也决定进行了糖耐量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令人惊讶的是,她也患上了糖尿病。她的空腹血糖测量值为5.23mmol/L,仍在正常范围内,然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却飙升到了11.37mmol/L,这一数值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此外,她的C肽分泌量偏高,表明她处于糖尿病的早期阶段。

图片

血糖诊断标准

图片

糖尿病的诊断不能仅凭空腹血糖的数值来确定,糖耐量试验后测得的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才是关键指标。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值达到或超过11.1mmol/L,就可以确诊患有糖尿病。许多人对此感到意外,因为他们以为只要空腹血糖值正常就没事,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一种误解。那位女士的情况与案例中的相似,她的空腹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但这并未揭示她体内疾病的真实状况。

发病群体特征

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初期糖尿病患者,他们的餐后血糖值常常偏于高水平。对于那些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8%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血糖异常的主要特征是餐后血糖的上升;而对于那些糖化血红蛋白值超过8%的患者,空腹血糖的不正常情况则更为明显。这种现象提醒我们,空腹血糖的正常并不能让我们掉以轻心,尤其是在对早期糖尿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餐后血糖的检测。

高危人群范围

即使空腹血糖指标在正常范围或稍微偏高,以下几类人群仍需进行糖耐量检测:首先是40岁以上的年龄段,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减弱,相应的患病风险也会上升;其次,对于体重超重,尤其是腹部脂肪明显堆积的人,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代谢;另外,有糖尿病家族病史、活动量不足、曾经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或生育过体重过大的婴儿的女性、患有卵巢多囊综合征的女性、服用过某些药物以及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人,都应引起重视。

早筛的重要性

及早诊断糖尿病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在疾病尚处于初期阶段时便被发现。在疾病早期阶段实施干预措施尤为紧要,特别是对于案例中那位女士这类刚开始出现症状的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在这个阶段,糖尿病的症状通常较为轻微,通过采取恰当的措施,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病情控制,进而有效遏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一旦错过了早期检测的机会,病情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疾病可控性

尽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治疗,这样糖尿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只需遵循科学的饮食计划,进行适量的运动,就能保持血糖的稳定和正常。所以,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只要我们重视定期的健康检查,并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并非不可战胜。

阅读完这段文字后,大家不妨自问:自己或是身边的人,是否有可能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若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不妨给它点个赞,并且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