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新统计资料揭示,我国新增癌症病例中,排名前十的癌症类型依次为:肺癌病例达82万,结直肠癌病例为56万,胃癌病例有48万,乳腺癌病例为42万,肝癌病例为41万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食管癌病例为32万,甲状腺癌病例为22万,胰腺癌病例为12万,前列腺癌病例为12万,宫颈癌病例为11万。这十类癌症占据了全部新发癌症病例的78%,其中肺癌的发病率依然位居第一。
图1.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癌症及病例数(万)
肺癌症状
在肺癌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显著的不适感;然而,当肿瘤体积增大至一定程度,即病患已步入中期或晚期阶段,此时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
长期咳嗽:以刺激性呛咳、干咳等最为常见;
咯血:多呈间歇或断续出现痰中带血、咯血痰、咯鲜血;
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或病情加剧阶段,常常遭受胸闷和呼吸急促的不适,尤其在身体活动后,这种感受更为突出,患者常感气息不足。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呼吸困难的现象亦会逐渐显现。
胸痛症状:通常在肺癌的中晚期阶段才会显现,然而,若肿瘤靠近胸膜,胸痛可能提前出现;此时,疼痛感通常表现为不规律的隐痛或钝痛。一旦肿瘤直接侵袭胸膜,疼痛将变得尖锐,尤其在咳嗽或呼吸时加剧。
发热现象在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往往被误诊为感染。若感染反复发作,特别是通过CT检查发现肺部有肿块时,务必进行细致的检查,以防止误诊情况的发生。
声音嘶哑现象较为普遍:约30%的肺癌病人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甚至是在早期阶段,便出现了声音嘶哑的症状,特别是中央型肺癌患者更容易出现这一情况。这种情况并非由于肿瘤直接侵袭声带,而是因为肿瘤对喉返神经造成了压迫或刺激,进而导致患者发音出现异常。然而,这种异常并不会伴随其他呼吸道症状,例如发热、咽喉疼痛等。
肺部上方区域发生水肿现象,具体表现为面部、颈部以及双上肢的水肿。
除了肺部症状之外,肺癌还可能引发其他多种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容易导致误诊。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感到身体疲惫,体重下降,手指或脚趾尖显著变粗,出现骨关节疾病,以及皮肌炎等症状。
[id_2102846128]
就诊科室
1. 胸外科 2. 肿瘤内科 3. 呼吸内科
肺癌相关检查
影像学检测包括胸部CT扫描,通过这一检查,我们能够掌握病变的具体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或器官的相互关系,以及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状态等信息。
血液学检测项目涵盖了生化分析、血液常规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多个方面,其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尤其重要,它对于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若对细胞或组织有高度疑虑,或临床已确诊为肺癌,则需进行深入的细胞学或组织学检验。病理学诊断被视为确诊肺癌的黄金准则,并且有助于准确识别肿瘤的病理类型,从而为治疗提供指导。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通常被视为首选的治疗手段。若患者的肺部功能保持良好且未发生转移,手术治疗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而对于局晚期的NSCLC患者,则可以考虑结合新辅助或辅助治疗与手术治疗。大多数晚期或已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不适宜进行手术切除,他们需要根据分子分型来挑选合适的治疗方案。在IV期NSCLC中,患者可能存在驱动基因的阳性或阴性情况。具体来说,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可能包括那些存在EGFR突变、ALK融合阳性突变、以及其他多种驱动基因阳性突变的患者,如ROS1融合、BRAF V600E突变、NTRK融合、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RET融合以及KRAS G12C/HER-2突变等,这些患者适合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图2. 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治疗思维导图
基因检测
01
分期及治疗
表1. 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治疗
02
MRD检测
MRD,即分子残留病灶检测,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术后患者复发风险的预警上,同时也适用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治疗方案的指引以及疗效的定期监测。2021年,我国正式发布了《肺癌MRD的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这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首个指导性文件。
共识一:MRD
肺癌分子残留病变,即指在经过治疗之后,通过传统影像学检查(如PET/CT)或实验室检测手段无法察觉的癌变分子异常,而这些异常可通过液体活检技术被发现,这表明肺癌可能持续存在,且存在临床恶化的风险。
肺癌分子异常,具体表现为外周血液中能够持续检测到含量不低于0.02%的循环肿瘤DNA,这些DNA可能包含肺癌的驱动基因,亦或是其他I/II类基因的变异。
共识二:MRD检测的基本技术要求
MRD的核心技术涵盖了基于肿瘤信息的检测(个体化定制)以及肿瘤非特异性检测(如NGS Panel和多组学技术),这些技术目前仍处于研发初期,亟需通过前瞻性研究来明确其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效能。
运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所挑选的多基因检测组合需全面涵盖患者I/II类基因变异,其基本技术要求是能够稳定地检测出含量达到或超过0.02%的循环肿瘤DNA(ctDNA)。
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在MRD的分子检测中,检测的分子Panel中必须包含相应的驱动基因。
MRD评估报告务必涵盖cfDNA浓度、ctDNA浓度以及所检测基因的变异频率值。
⑸需要建立针对免疫治疗的MRD标准。
共识三:可手术早期肺癌MRD的应用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早期阶段,如果检测到MRD呈阳性,这表明患者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因此必须加强随访管理。我们建议患者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MRD的监测。
建议针对MRD进行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临床实验,力求最大限度地提供精确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建议对MRD在驱动基因表达为阳性以及驱动基因表达为阴性这两种不同类型患者群体中的影响进行独立研究。
共识四: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MRD的应用
对于经过根治性化放疗后完全缓解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建议进行MRD检测,这一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为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建议实施以MRD为基础的放疗与化疗后续巩固治疗的临床研究,力求最大限度地提供精确的巩固治疗方案。
共识五:晚期非小细胞肺癌MRD的应用
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缺乏针对MRD的相关研究;
对于接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系统性治疗并已实现完全缓解的患者,推荐进行MRD检测,这有助于评估其预后情况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
建议针对已完全缓解的患者群体,深入研究基于MRD的治疗策略,力求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完全缓解的时长,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
预后及随访
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受疾病阶段、治疗成效以及病情进展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Ⅰ期患者有70%至80%的几率在五年内存活;Ⅱ期患者五年存活率约为50%至60%;Ⅲ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在30%至50%之间;而Ⅳ期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大约为15%。肺癌的存活期受治疗效果的影响,不论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还是化学治疗,只要治疗取得成效,就能显著增加患者的生存年限。即便是到了晚期,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望实现长期的生存。
目前,手术被视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关键手段之一。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将依据病理分期、潜在风险因素以及基因变异等情况来制定。这些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案,将直接影响到术后复发的模式和随访策略。《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则针对患者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是否存在基因突变,详细阐述了差异化的随访计划。
表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
各分类患者术后随访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