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过后,上海迎来了今年首个高温周,连续七天的气温均超过了35℃的高温阈值。截至目前,今年已经出现了12个高温日。在本周的后半段,气温还将持续攀升,预计最高气温可能接近40℃。
申城被酷热的天气所笼罩,各医院的科室中逐渐涌现出“夏季常见患者”。近期,新民晚报的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临床上的专家们普遍表示,要想顺利度过炎炎夏日,需要注意诸多细节。
冰饮解暑 也要适量
在龙华医院儿科,李文主任医师的诊室里,记者邂逅了一名因“咳嗽并伴有呼吸困难已持续一天”而前来求医的小患者。这名7岁的小男孩,之前曾患有过敏性鼻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反复出现的呼吸道感染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调理后,他已经半年多未曾再就诊。
这次聚会家庭欢聚,情绪高涨,不自觉地多饮了几杯冰镇果汁。当晚,他感到嗓子干痒,不适感逐渐加剧,咳嗽声也愈发频繁。翌日清晨,症状进一步恶化,他不得不前往医院寻求救治。“谁曾想他身体如此强健!唉,医生之前的叮嘱都抛诸脑后了!”家长的言语中充满了懊悔。
医生的指示涉及哪些方面呢?首先,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应尽量减少冷饮的摄入;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三伏天,一周内最多只能享用两次小冰淇淋;每次仅限一个石家庄市神兴小学,并且切记不要在空腹状态下食用。此外,冰箱中冷藏的水果和酸奶等食品,在室温中放置一段时间,待其温度接近常温后再食用为佳;同时,也不宜过量食用。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脾胃功能较为薄弱,稍有不慎摄入油腻、生冷或辛辣食物,便可能引发不适。该院中医经典病房的主任医师周时高提出,若欲享用冷饮以解渴,宜选择恰当的时机——宜在中午阳气最旺之际、饭后进行、短暂含在口中几秒钟后再吞咽,且每次不宜过量。
此外,周时高提醒大家,在炎炎夏日,运动或劳累之后,应避免立即大口享用冷饮,更不应过量摄入,两次进食冷饮的时间间隔至少保持在两小时。
冷热夹击 心梗危机
在岳阳医院的心内科科室,新民晚报的记者目睹了这样的场景:炎炎夏日,前来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其中许多突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病因多与这酷热难耐的“高烤”天气有关。
51岁的王先生担任销售经理一职,近期正忙于外出拓展业务。在炎炎夏日,他忍受着高温,不久便全身湿透。回到公司后,他立刻对着空调的出风口猛吹了一段时间。然而,不久后,王先生突然遭遇一阵剧烈的压迫感,胸口疼痛难忍,几乎无法呼吸。同事们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心电图结果显示,王先生患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情极其严重。幸运的是,通过急诊冠脉介入手术,他的生命终于转危为安。
王先生的经历恰好是遭受“冷热交替”袭击后引发心梗的一个典型例子。冯灿副主任医师在介绍时提到,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体皮下血管会膨胀以利于散热,导致血液更多地流向体表。然而,一旦突然置身于温度极低的空调房间,全身血管会因冷空气的刺激而迅速收缩,尤其是冠状动脉。剧烈的收缩可能会引发血管内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进而造成血栓的形成,瞬间堵塞血管,最终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从酷热到骤冷的温度变化,对心脏血管而言,宛如一场“极限挑战”,特别是那些已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提高警惕。
在这酷热的夏日里,我们该如何保护好心脏呢?冯灿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护心宝典”——要科学地补充水分,采取小口慢饮的方式;要避免“温差杀手”,确保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要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以助身体凉快;饮食宜清淡,并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要避开强烈的阳光,进行温和的运动;同时,要按照医嘱服药,切勿自行停药。
保存不当 西瓜“背刺”
陈阿婆今年76岁,近期却遭受了不少苦楚。几天前,她食用了冰箱中存放的隔夜西瓜,不幸引发了腹泻。鉴于她平时偶尔会有轻微便秘,便误以为这能帮助她“通畅”,因此并未及时就医。然而,随着头晕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的加剧,她最终被紧急送往岳阳医院急诊室治疗。
检查结果显示:阿婆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症状和低血压——这一切的根源是因食用了保存不当的西瓜,导致急性胃肠炎发作。考虑到她年事已高,且患有基础疾病,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发了并发症,使得病情迅速恶化。幸运的是,经过医护团队连续16天的精心监护与治疗,阿婆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并得以出院。
岳阳医院急诊医学科郭健主任医师指出,在急诊科,陈阿婆这样的病例并不罕见。记得前些年夏天,有一家人在晚餐后食用了放置了一天的常温西瓜,不久后他们相继出现了恶心、腹泻、发热等症状,于是紧急被送至岳阳医院。经过诊断,他们被确诊为感染了沙门氏菌,引发了细菌性肠炎。孩子体温一度升至39.8℃,幸亏救治及时,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郭健指出,尽管冰箱的低温可以遏制某些细菌的生长,但并不能达到无菌状态。因此,西瓜一旦切开,就必须迅速用保鲜膜包裹或者放入密封盒中冷藏保存,以防止其暴露在空气中。即便如此,冷藏后的西瓜也应在当天内食用完毕。
在高温条件下,细菌的生长速度极快,因此务必注意,切不可食用在室温中放置超过4小时的西瓜块。郭健提醒我们,使用切瓜的刀具和案板时,应与生食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特别要指出的是,冰镇并不等同于安全,清洁也不等于无菌,因为有些细菌虽不引起食物变质,却可能诱发胃肠炎。
“凉席皮炎” 痛苦难言
龙华医院皮肤科在夏季接待了不少患有“凉席皮炎”的病人。比如,有一位1岁的宝宝在睡过旧藤席之后,全身出现了红色的疹子和水疱,被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再比如,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在睡醒后发现自己的手臂、小腿和腰腹部突然长出了好几个像豆子一样大小的红疹,而且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瘙痒……
这位仅有一岁的小孩身上出现了纺锤形状的红斑,经过询问得知,这种症状是在几天前由于接触了未清洗的凉席而引起的。随后,通过皮肤点刺试验,确诊为对螨虫过敏。这是医院皮肤科主任宋瑜向记者透露的信息。
宋瑜说,旧凉席除螨要遵循“五字诀”:清、晒、吸、藏、避——
“清洁”意味着彻底清洁和驱虫,需将温水、小苏打(约50克)和75%酒精(约20毫升)混合,用拧干的毛巾对凉席的缝隙进行擦拭,仅喷洒花露水是无效的;“晾晒”则是通过高温来消灭螨虫,藤席或草席应在阳光下正反两面晾晒至少2小时,而竹席或牛皮席则可以隔着湿布以60℃以上的温度熨烫5分钟;“吸尘”则是为了去除灰尘并防止残留,晒凉席后可用吸尘器沿着缝隙吸走虫尸和皮屑(以减少过敏原),或者用胶带在席面上反复粘贴,以物理方式清除残留物;“收藏”意味着收纳并防止潮湿和螨虫滋生,换季时需将凉席卷紧,并用纯棉布包裹以防尘,在箱内放置樟木条和除湿袋(注意樟脑丸对儿童家庭应谨慎使用);“选择”则是指对于高风险人群,应优先选择材质,过敏体质或婴幼儿宜选用亚麻凉席,其他凉席的选择顺序为竹纤维优先于藤席,藤席优先于草席(缝隙越大越容易藏匿螨虫)。
丘疹性荨麻疹症状表现为剧烈瘙痒,患者需经历一段较长的恢复期。部分市民尝试使用流行的清凉止痒产品,但效果并不理想。宋瑜强调,恰当的应急措施包括:对患处进行10分钟的冷敷以减轻瘙痒感,避免抓挠;在水疱未破裂的情况下,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患处,并口服抗组胺药物(例如西替利嗪);若出现脓疱或发烧症状,应立即就医,以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