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迷恋毛绒玩具等物品?父母困惑担忧,这是咋回事?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图片

家长们发现,他们的子女对某些物品有着异常的偏爱,这让他们担心孩子可能会养成奇怪的“恋物”习性。这种行为的产生原因究竟是什么?接下来,我会逐一为大家进行详细的分析。

常见现象

图片

众多儿童表现出对物品过度依赖的行为,尤其在两三岁的孩童中更为普遍。比如,有的小孩子在情绪波动时,会执意紧抱着儿时常用的毛毯。又有一位刚上一年级的学子,每晚入睡时都离不开那块旧毯子,若是在半夜醒来,首要之事便是找到毯子,方能重新进入梦乡。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揭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状况

过渡客体的定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所依赖的物品被称为“过渡客体”。随着孩子们身体的不断发育,他们开始渴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尽管如此,他们仍需母亲的指导来保障自身安全。以1到3岁的宝宝为例,在玩耍一段时间后,他们往往会回到母亲身边,或者寻求她的关注。在这一成长阶段,过渡客体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过渡客体出现的原因

孩子探索未知世界时,母亲可能无法全程相伴。为了减轻因母亲不在而感到的不安,年幼的孩子会挑选床单、毛毯或玩具等,作为母亲陪伴的替代品。一旦母亲从视线中消失,这些过渡物品就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安全感,让他们能够继续勇敢地探索周围的环境。

年龄与过渡客体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如果“过渡阶段”进行得比较顺畅,孩子们随着年纪的增大,对过渡对象的依赖感会慢慢降低。但是,有一些孩子在八到九岁这个年龄段,对某些物品的依赖依然非常强烈。尽管父母们目睹了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对物品过度依赖的情况,他们还是感到担忧,不确定这种状态是否属于正常的发展过程。

难以分离的状况

图片

有些孩子在告别替代品时显得特别困难,哪怕已经三岁以上或者开始上小学,他们依然不愿意放弃对依恋物的依赖。他们紧紧抓着那些破旧的物品,不愿意换新,这或许表明他们在小时候与母亲的相处时间不够,过分依赖替代品,进而使得他们安全感不足。

解决办法

若孩子对过渡物品难以放手,那么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以及深化母子间的紧密联系便变得十分关键。家长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多加关注与呵护。若在婴儿时期母子间的情感联结不佳,那么后续的修复过程将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求专业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以获得必要的帮助。

孩子对物品的过度依赖看似小事一桩,实则反映了他们在心理成长和家庭关系方面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你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对物品过分依赖的情况?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相关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