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玩水要小心!食脑虫究竟是什么?为何让人谈之色变?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新华社广州7月3日电,记者徐弘毅报道,夏日里游泳成为许多人亲近水面的首选,然而,近期一种罕见且可能致命的“食脑虫”感染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此类病例在夏季游泳高峰期时有发生,往往在嬉水之后不久便出现症状。专家提醒,只要在戏水时注重个人卫生,便无需对“食脑虫”产生过度担忧。

“食脑虫”究竟是什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彭劼解释道,它并非昆虫或蠕虫,而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单细胞生物,学名为“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这种生物肉眼难以察觉。其中,部分阿米巴原虫具有致病能力,能够侵入大脑,导致原发性脑膜炎,对脑组织造成迅速破坏,因此得名“食脑虫”。

这些能够引发疾病的阿米巴原虫主要存在于自然水体和土壤等户外场所,比如湖泊、河流、温泉、水沟等地,特别是在气候温暖的环境中繁殖更为旺盛。当人们在游泳或嬉水时,若含有阿米巴原虫的水进入鼻腔,这些原虫便可能沿着嗅神经向上游走至大脑,从而引发大脑的严重损伤,甚至可能致命。另外,某些类型的阿米巴原虫还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眼角膜等途径侵入大脑。

彭劼指出,目前尚无针对这种具有致病性的阿米巴原虫的特效药物。此外,该病的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导致患者往往无法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感染后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_偷拍夏天海滩上美女戏水_游泳有益

彭劼指出,“食脑虫”的感染虽然危险,但在现实生活中其发病率却相当低。根据相关数据,这种阿米巴原虫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常见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国内上报的病例数量也不多。只要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就无需对此过度忧虑。

为了有效预防“食脑虫”感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李凌华提出,我们应当首先减少高风险的接触机会,比如不要在卫生条件差的野外水域游泳,特别是要避免潜水或跳水,这样可以降低鼻腔进水的风险。

其次,务必注重卫生与防护措施,接触土壤后应立即进行彻底清洗,以防止皮肤伤口暴露;在佩戴隐形眼镜时,必须严格执行消毒程序,以免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此外,游泳池等游泳场所必须进行彻底消毒,以保证其卫生条件符合标准。

此外,增强对早期症状的警觉性,一旦察觉类似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如在户外游泳或嬉水后,若持续出现发热、头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若常规治疗不见成效且病情迅速加剧,务必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