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以来,中山三院在治疗和研究肥胖症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对诊疗方法进行了持续改进,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不过,在提升公众对肥胖症的认识以及引导患者寻求治疗方面,该医院仍需克服不少困难。至于未来,它将取得何种成就和突破,还需进一步观察。
亚专科起步
2012年,中山三院增设了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下的肥胖与代谢病亚专科。当时,众多肥胖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识不足,即便有所察觉,也难以寻找到恰当的就医途径。内分泌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肥胖病例数量持续上升,尤其在青少年和儿童群体中,肥胖问题愈发显著。亚专科的建立为肥胖患者开辟了专门的诊疗渠道,有效消除了他们对于不知该前往哪个科室的困扰。
“3 + N”联合门诊开启
中山三院随后成立了“3+N”减重降糖综合门诊。这是国内较早设立、专门针对肥胖症的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之一。该门诊以“营养、运动、心理”三位一体的干预模式为基础,汇聚了多个学科的资源,为患者量身打造减重方案,避免了患者在多个科室间来回奔波的麻烦,让患者能更高效地解决肥胖问题。
减重医学中心成立
中山三院在探寻医学新领域的征程中,成立了减重医学中心。至2025年,随着国家卫健委积极推动增设体重管理门诊,该中心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优化。中心采用“3+N”的联合诊疗模式,对多个学科的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自中心开始提供服务,陈燕铭教授带领的跨学科联合门诊每周一上午都如约开放,患者们的体重减轻效果显著,治疗达标的比例已超过80%。
就诊案例
今年五月,田薇的母亲在社交平台上浏览了中山三院减重医学中心和朱延华医生的科普短片。基于对“大三甲医院”的信任,她带着女儿来到了医院就诊。这一举动反映出中山三院的科普工作已初见成效,激发了众多肥胖患者寻求专业医院治疗的意愿,实现了亚专科成立初期吸引患者就医、构建患者群体的预期效果。
疾病认知与诊断
然而,要让普通民众明白肥胖实际上是一种疾病,并非易事。仅以一个数据为例,肥胖的诊断标准是BMI指数超过28kg/m²,腰围也是判断的重要依据。激发患者就医的意愿,协助他们寻找到能够提供精确治疗的医疗机构,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很多人并不知晓自己已患上肥胖症,即便他们有所察觉,也未必将其视为一种需要接受治疗的病症。
治疗策略与效果
在治疗肥胖症的过程中,该团队依据患者的肥胖程度及伴随的并发症特点,采取了降低血糖、减轻体重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他们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喜好,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据中山三院减重医学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该中心的多学科联合门诊治疗效果显著,许多病人在3至6个月的时间内体重降幅达到了5至15%。
如何提升公众对肥胖症的了解程度,激励更多患者积极寻求治疗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同时,恳请您不吝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肥胖症的相关知识以及中山三院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