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超早产儿对医学界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而一个体重仅为0.9公斤的超早产儿却成功通过了治疗难关,顺利出院。这一幕背后的故事,实在让人感慨万分。
超早产降临
今年三月末,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接收了一名胎龄仅27周+2天的超早产女婴,她从其他医院紧急转来。她的体重仅相当于两瓶矿泉水,身体大小甚至不及成人手掌。由于发育严重不成熟,情况显得异常危急。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新萍指出,当时孩子的状况极其糟糕,她身患早发性败血症、肺炎等多种疾病,几乎完全丧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患儿父亲心情复杂又害怕,对孩子能否救回毫无信心。
启动救治
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立刻展开行动,立即启动了对超早产儿的抢救计划。医生和护士们争分夺秒,全力为患儿提供呼吸机辅助和抗感染治疗,力求稳定其生命迹象。他们明白每一秒钟都极为关键,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关乎小生命的生死存亡。在紧张的工作氛围中,他们团结一心,绝不放弃任何可以拯救孩子的机会。
危机再现
治疗进行到第25天,原本不再使用呼吸机的孩子突然出现呼吸停止、全身发紫的症状,生命再次陷入危机。“这表明可能是晚发性败血症。”吴新萍迅速召集MDT多学科会诊。这一突变如同晴天霹雳,给整个救治团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然而,大家并未放弃,而是24小时轮流守护在孩子身边,密切留意她任何微小的变化。
攻克难关
成功跨越呼吸难关后,面前又出现了喂养关以及其他诸多挑战。超早产儿的肠胃功能异常脆弱,这使得喂养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医护人员细致地调整着喂养计划,并密切关注患儿的反应。每一次喂食都格外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给孩子造成伤害。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闯关成功
经过75天的持续奋斗,婴儿的体重已经增加到了2.7公斤,矫正后的胎龄已经达到了38周,而且各项生命体征都保持得很稳定。孩子的健康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从原本的濒临死亡状态变成了充满活力的模样,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希望的曙光。看着宝宝那红扑扑的小脸和闪烁着活力的眼睛,患儿父亲心中的重担终于卸下,他对孩子的未来又重新燃起了信心。
感恩致谢
患儿父亲把一面锦旗递给了新生儿科的主任医师吴新萍,不停地表达感激之情。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医护人员医术的赞扬,也体现了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认可。吴新萍说,看到孩子健康,是医生最大的幸福,她也深切地体会到了与家属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感。这次救治的经历,见证了医学的人性关怀和生命的顽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听说过关于超早产儿救治的经历?诚挚邀请您点赞、转发,并留下您的评论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