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霸屏餐桌的明星早餐,为何不能冷藏?你知道原因吗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在我家的餐桌上,常年有这样一个明星般的早餐主角——吐司面包,它既方便又多变,无论是涂抹果酱、制作三明治,抑或是简单烤制,每一口都充满了诱人的美味。

不过,你是否曾思考过,那些随处可见的吐司,究竟是怎样的面包呢?你或许会将吐司放入冰箱冷藏,但事实上,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延长其保质期,反而可能加速其变质过程。

图片

吐司是非常方便的存在 | flickr Kris

吐司保鲜小贴士

不要放冷藏!不要放冷藏!

刚烤好的面包外皮酥脆可口石家庄市神兴小学,内部质地柔韧,且散发着诱人的麦香味,然而,若不及时食用,放置一段时间后,面包将失去原有的香气,变得干硬,难以入口,这种现象被称为面包的变质(面包老化)。

图片

面包放久了会老化 | flickr Hannah Choi

面包在老化过程中不仅会失去水分变得干燥,还因为淀粉的沉淀(回生)以及结晶而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然而,只需将其加热至60℃以上,就能使部分结晶的淀粉重新融化,形成柔软的凝胶状(糊化),使其看起来更加新鲜;与此同时,烤制过程中约155℃的高温引发的美拉德反应,不仅丰富了香味,还为其增添了更加诱人的风味。

家中若备有烤箱或空气炸锅,不妨将面包重新烤制一番;若两者皆无,用平底锅简单加热亦不失为佳选;若条件有限,微波炉快速加热也能让吐司变得更为美味。

图片

复烤能让面包再次焕发美味 | flickr bour3

除了复烤,我们还可以从源头上防止面包老化。

务必牢记,绝不可将面包放入冷藏,因为冷藏柜内的温度4℃正是淀粉发生凝沉和结晶的理想条件,将面包存放在冰箱中并不能起到保鲜的作用,反而会加速其老化过程。

若在三天内能将面包吃完,只需将其置于常温环境中即可,若气温适宜,甚至可存放一周左右;若短期内无法食用完毕,可将面包切割成小块,用保鲜膜封好,存入冰箱冷冻层,待食用时再进行复烤,如此处理,面包的口感和风味损失极小。

当然,只要你的食欲旺盛,那么立即将新鲜出炉的食物一扫而光,无疑是最为理想的办法。

Toast 和吐司

是这样一步步挂上钩的

提及吐司,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些装在袋中的方形面包片。但令人惊讶的是,“Toast”这个词语最初并非名词,而是源自14世纪末的拉丁文“Tostum”或“Torrere”,意指燃烧或烤焦,本质上是一个动词。

图片

烤面包片这一名称源自拉丁语,原意指的是烤焦的食物丨图片来源:wikimedia/Rainer Zenz

我们现在所谈论的Toast,其实指的是经过二次烘烤的面包。这种面包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掌握面包制作技艺的时期。然而,在那个时代,人们尚未将这种制作方法与Toast这个词汇紧密联系起来。

随着时间推移,那些酷爱饮酒的罗马人发现,在葡萄酒中加入面包碎和面包皮能显著减轻其酸涩口感,让酒变得更加宜人,因此,以面包调味酒水或饮料的方法逐渐流行起来。直至那时,烤面包才正式被命名为“吐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被视为点石成金的神秘之石——吐司(Toast),转变成了赞美容貌或美德的词汇,并且逐渐演变为祝酒时的用语。在莎士比亚的多部经典戏剧中,我们已能发现“干杯”(have a toast)这一表达方式的运用。

至于那种我们现今称之为“吐司”的矩形面包,实际上它是在方形模具中烤制而成的普通白面包,这一独特的食品发明源自以黑暗料理著称的英国。

图片

我们现在习惯称作的吐司 | flickr Joyce

在17世纪的英国航海殖民时代,这种长方形的面包因其便于堆叠和存放,且在颠簸的航行中不易滚动,因此成为了海军和探险队伍出征时的必备食品。随着三明治的流行,这种形状规整的吐司面包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早餐的主流选择。

图片

吐司的受欢迎程度随着三明治的兴起而逐渐攀升,这一现象在flickr平台上由Ben Darlow所记录。

复烤面包进化史

一部人类智慧进化史

Toast原本指的是对面包进行复烤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行为逐渐演变成了指代那些已经复烤过的面包。

最初,吐司的烤制多在烤炉的石板上进行,火候难以把握;因此,人们逐渐采用了铁丝架等简易工具,以期烤制更加均匀。然而,直至19世纪初,仍有不少英国家庭主妇习惯于在明火上用叉子烤制吐司。

图片

老式电气吐司机,位于karhu53.livejournal.com网站。

在1839年,苏格兰人成功发明了全球首台电烤面包机,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然而,由于当时产品存在缺陷(铁线易熔,存在火灾风险),且电力尚未在普通家庭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并未形成显著的市场需求。

经过多次改进,采用了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并配备了自动断电功能,这种定时弹出式烤面包机终于在1919年于美国问世。目前,烤面包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相当高。

图片

烤面包机在现今社会已是随处可见 | Geoff Mock 拍摄

你或许觉得电烤面包片已经足够便捷,但别忘了,正是那些贪吃的“懒汉”们不断推动着世界的进步。美国有一位名叫Rohwedder的人,他耗时16年,深入研究了面包切片及其保鲜方法,并在1928年成功推出了袋装切片面包。

这是一次商业上的成功尝试,切片面包的销量迅猛增长,被誉为奇迹面包(Wonder-Sliced Bread)。自1930年起,它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使得切片面包在全美乃至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主食。

图片

袋装切片面包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其普及程度。| flickr Thomas Hawk

策划制作

来源丨吃货研究所(ID:food_lab)

审核工作由阮光锋负责,他担任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副主任,同时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的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