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右肾藏65毫米巨型铸型结石!这是怎么形成的?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极目新闻通讯员 马遥遥

年逾花甲的老人家遭遇右侧腰部不适,并伴有血尿现象,经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医生诊断,其右侧肾脏内藏有一枚长达65毫米、宽42毫米的巨大铸型结石,该结石形状宛如水泥浇筑,填充了肾脏的空隙,在医学上被称为“鹿角型结石”。这颗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结石在老人肾脏中潜伏已久,直至出现明显症状才被察觉。近期,该院区泌尿外科专家通过皮肾镜技术为老人进行了结石取出手术。

杜爹爹(化姓),现年65岁,居住在湖北阳新,近期频繁感受到右侧腰部不适,他自认为这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的腰肌劳损。然而,一周前,他突然出现血尿症状,这才促使他前往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求医。谁料,检查结果出乎意料,令他十分震惊。通过相关影像检查,医生发现一颗形态异常的巨型结石已经牢牢地附着在他的右侧肾脏内部结构上。

患者的右侧肾脏内藏有一个直径约65毫米、宽度为42毫米的巨大结石,其形状如同用水泥浇筑一般,填充了整个肾脏的空隙,这在医学上被称为“鹿角型结石”。该院区泌尿外科的主任医师李国灏指出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这种结石在初期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略。然而,等到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血尿等症状时,肾功能往往已经遭受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图片

红圈处为CT三维重建影像显示的巨型铸型结石

6月30日,李国灏率领的团队为杜爹爹成功施行了经皮肾镜取石手术——这一手术是在腰部穿刺建立通道,借助肾镜进行碎石和取石。手术过程中,巨型铸型结石被顺利取出,而且杜爹爹的右肾得到了保全。目前,杜爹爹正处于康复阶段。

图片

泌尿外科团队为患者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手术

图片

医生取出的巨型铸型结石

李国灏指出,在临床实践中,众多患者在发现小型结石时,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未能及时接受治疗。据临床数据表明,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可以通过药物促使结石排出或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方法进行治疗,其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然而,若结石进一步恶化形成铸型结石,治疗难度和风险将显著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夏季气温攀升,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人体出汗量增加,若未及时补充水分,体内已有的结石因缺乏水分润滑,会刺激组织,引发输尿管痉挛,进而导致剧烈的绞痛。此外,水分流失后,血液中的溶质浓度上升,也容易形成新的结石。为了有效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市民应当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性,包括:大量饮水,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并应避免用咖啡、茶水等饮品来取代纯净的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