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吵架、不理解,父母如何影响孩子
我们此次调查的重点之一,在于探讨家庭对孩子成长所施加的作用。为此,我将分享两个我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在甘肃临夏这片土地上,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工作精力。其中,有一位东乡族的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名字叫玉珍,听起来非常悦耳。记得十年前,我们曾前往她家进行家访,那时她正在上初三。然而,她的家人却决定不让她继续上高中,而是希望她能早日成婚。面对这样的安排,玉珍选择了绝食来表示抗议。经过一周的坚持,她的父母最终同意了她的要求。但在此过程中,他们与她签订了一个赌约——如果她能考上大学,那么她就可以继续接受高中教育。
玉珍成功考取了西北师范大学,成为村里首位踏入大学校门的女性。毕业后,她在临夏地区的电视台找到了工作,随后又通过了编制考试。如今,她已回到母校担任教师。她性格坚韧、坚毅且乐观,始终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像玉珍这样的人物实属少数,她的许多同学都早早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些复杂的情况,我们实在难以改变。
近期又发生了一件事件。不久前,我在甘肃通渭的一所学校里,与那些申请奖学金的候选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其中有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女孩,她的成绩并不理想,处于本科录取线的边缘。尽管如此,我并未过多考虑这些,在与她交流时语气较为严厉,告诉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孩子面露笑容,显得十分乐观向上,他坦言道,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还有待提高。我原本以为,像他这样性格开朗的孩子,家庭环境应该很美满,至少父母应该健在,生活应当不至于凄惨。
我们驱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抵达她的住所,却意外发现她竟然是一个孤儿。她的父亲多年前便已离世,母亲亦已离家。她和两个兄弟姐妹一直由祖父母抚养。他们租住在县城一处偏僻角落的大开间里,三个孩子和两位老人挤在一间房中,屋内还时常漏水。她的爷爷最近刚做完手术,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仅靠奶奶外出打工和低保金维持。我们刚踏入屋内,奶奶便忍不住失声痛哭。
后来我内心颇为痛苦,这样的孩子,在面临众多挑战与压力之下,还能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存,并且如此坚韧,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我们所能提供的帮助极其有限,让人感到十分惭愧。
总体来看,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一旦家庭出现诸如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频繁争吵、家庭成员犯罪入狱或身患残疾等问题,孩子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便会显著上升。此外,这些孩子在学校遭受欺凌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这组数据颇为引人关注。当询问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最先寻求谁的援助,我们发现约有一半的孩子会选择母亲,其次是父亲,随后是朋友和同学,而老师则排在最后。然而,当我们对老师进行调查时,他们却普遍认为孩子们遇到问题会首先寻求他们的帮助,这无疑是一种信息上的偏差。
因此,孩子最为信赖的仍是家庭环境。若父母陪伴在侧,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情绪波动,乃至遭受伤害或欺凌的情况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都能得到显著降低。他们至少能多一个安全的地方来宣泄情绪。在这样的家庭中,他们会感到有坚实的依靠和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会有人教导他们分辨是非,传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目前,农村的局势相当复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家长中的离婚比例大约在15%,其中9.5%已经离婚,而剩余的部分则表示为“不清楚”或“其他”。这些“不清楚”和“其他”的选项,反映了一个现实:如今许多农村家庭出现了矛盾,当妻子选择离开时,丈夫也往往不会留在家中,孩子们则被留给了祖父母照顾。因此,孩子们对于父母的婚姻状况该如何描述呢?直接说离婚似乎并不准确。
众多学校如今多选址于县城或城镇外围,农村学子若欲赴县城就读,不仅交通费用不菲,还需支付住宿和餐饮开销,这些额外支出无疑提高了他们中途辍学的可能性。
而且,在义务教育结束后,进入高中阶段对于不少家庭而言,开销巨大。学生每年需支出10000至15000元,学费大约在3000元左右,每月生活费约700元,再加上资料费、试卷费等开销……即便是对于许多山区孩子而言,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所了解的最为极端的例子发生在我国西南某地,那里的孩子们从县城的学校返回乡村(过去那里还有初中,如今仅剩小学),他们乘坐面包车,需行驶300多公里,单程费用高达280元。因此,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孩子表示自己一个学期只能回家一次,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四川凉山州的木里县 图源受访者
若你频繁踏入乡村,或许会发现,那些房屋建造得颇为考究的村庄,居民们多半是外出谋生的;而那些家境看似颇为拮据的,往往是在资助多个孩子继续学业。记得十年前,我们走访了广西、湖南等地,发现墙壁上张贴的口号多为:“初中毕业后再去打工”。
父母实际上堪称最敏锐的经济学家,以一个有五个孩子的家庭为例,通常情形下,他们首先会送男孩子接受教育,紧接着则是成绩最优异、表现最出色的孩子。在他们经济能力有限时,不可能让所有孩子都接受学校教育,而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
在家庭层面,我们针对13000多名儿童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其中96%的家长清楚孩子就读于哪个年级,87%的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然而仅有50%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困难有所了解。这些数据均来源于孩子们的反馈,或许能揭示一些现象。
助学走访 图源受访者
无论是孩子还是教师,都需要帮助
在这些地方辛勤耕耘多年后,我们切实地感受到,这些乡村的孩子们普遍承受着相当强烈的挫败情绪。
仔细审视这份报告,我们发现学习成绩这一部分,大约有40%的学生成绩在60分及以下,而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则不足10%。正如林小英老师所阐述的,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已被放弃。
我们最初投身公益时,思路非常明确——旨在从农村挑选那些家庭经济困难但学习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一旦他们成功考入高中,我们将提供每学期1500元的奖学金,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从初中到高中的关键阶段,并持续支持他们直至高中毕业并进入大学。
有人或许认为,从乡村升入县城的高中,变化并不显著,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于乡村的孩子们而言,县城无异于一座大都市。从衣着、学习用品,到学习习惯、英语等众多方面,他们与县城孩子的差距实则相当显著。如何适应县城的生活方式,如何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甚至可能遭遇心理困扰。
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发展趋势——有些学生成绩不断提升,甚至能跻身年级前200名,更有甚者,能进入前50名,这已经相当了不起,考上大学基本上没有问题。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高一时期位于300名左右,到了高二却下滑至500名,若无人关注并帮助他们调整,那么考上大学将变得极为艰难。
因此,我们每年的夏令营活动,通常会选择高一升入高二的学生参与,将他们带到北京与上海,期望在他们的成长关键期给予他们帮助。昨日,我已走访了北航、国家天文台及中科院等地,为今年暑假的游学行程进行实地考察与规划。每年,我们组织三十至五十名孩子外出,其中或许有一半的学生最终未能考上大学,然而,至少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大城市的风貌,这总比未曾见过要好。
在我国的26个项目县中,部分地区的的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以云南巧家县为例,它与云南会泽县仅一山之隔,然而会泽县的本科上线人数每年数千,而巧家县却仅有百余人。即便成功进入大学,大多数人也只是完成了本科教育,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每月几千元的收入。
马上步入志愿填报阶段,众多地区的家长们不惜花费数千元寻求他人协助。对他们而言,填报志愿已演变成一种消费上的焦虑,若不寻求帮助,似乎便是对孩子有所亏欠。因此,我们也会在这一环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
我们曾助力一位来自新疆的姑娘,去年某日,她忽然通过微信联系我,兴奋地告知我她成功考入了苏州科技大学。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深感震撼,她能实现这一目标,实在令人敬佩。事实上,许多孩子对于外界世界充满了恐惧,对那里的情况一无所知。这位女生,是通过我们的项目对苏州有了初步了解,她选择了这所位于苏州的大学,毕业后在当地就业前景良好,这无疑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最近暑期,我还正在帮她联系实习。
助学走访的证件和调研材料 图源受访者
我们不仅致力于协助孩子成长,更专注于对教师队伍的培育。鉴于教师自身的进步,包括视野的拓宽和眼界的提升,方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确保他们能够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我们每年都会挑选一批来自农村的教师,前往北京、苏州、南通等地进行学习。记得有一次,我们特意安排了这些乡村教师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进行跟岗实习。在那儿,发生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我们的公众号收到了育新学校学生的反馈,他们建议老师们在讲话时声音可以稍微小一些,并希望老师们不要在洗手间吸烟。同时,老师们也纷纷表示,北京的学校环境非常宁静,既安静又干净。
我们带领老师们参观了C919大型客机,让他们目睹了我国的重型装备,还访问了多家知名企业。每位老师都得到了一张地铁卡,以便他们体验大都市的生活。在国家大剧院观赏戏剧时,有些老师打趣地说:“哎呀,我们听不懂。”而在观看芭蕾舞表演时,甚至有老师打起了瞌睡。
我认为,对于许多教师而言,这可能是他们首次,甚至可能是唯一一次踏入北京。由于距离遥远且费用昂贵,我仍希望带领他们一同游览这座城市。
他们已经了解了,社会与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需人才类型,这些信息同样对孩子们有益。那些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告诉我,她们亲自游览了苏州园林,并在课堂上向孩子们传授相关知识,体验完全不同。不亲眼所见,难以体会;一旦目睹,便会有所触动和改变。
教师培训 图源受访者
留下的孩子,与他们的出路
近两年来,我们观察到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湖北省为例,该省已全面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覆盖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三的各个年级,并为每个年级配备了专属的心理健康教材,这些教材由华中师范大学编制,并且持续进行更新。实际上,这类教材完全可以与其他省份进行交流与共享。
我们探访了安徽省的一些乡村学校,发现教室里设有植物角,每个学生都带来了一盆花卉,品种繁多,他们还记录下了「植物笔记」,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这便是他们共同打造的学习环境。这便是校园文化的体现。
我们探访了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辖的一所县城小学,尽管周边环境多为平房,然而校园内部却布置得颇具匠心。操场地面巧妙地设计成了迷宫样式,墙壁上挂满了孩子们亲手书写的书法和绘制的画作,每一面墙都仿佛在诉说着孩子们的故事。这正是学校管理者出色工作的体现。此外,相关研究亦表明,校园文化墙与校园环境的优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增幅可达10%以上。从我们的直观感受来看,孩子们显得彬彬有礼、心情愉悦。
我们亦助力了若干地区开展校本课程设计,例如在甘肃的通渭,一位教师即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仍能运用有限的器材,将体育课演绎得生动有趣;在云南的巧家,一位美术教师撰写了一部著作,引导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故乡;在湖南的通道县,作为侗族自治县,我们助力侗族文化融入校园教育;在四川的木里县俄亚乡,纳西族人口密集,我们同样推动纳西族文化走进校园。让孩子们至少有一些精神上的滋养,有一些根在这儿。
湖南通道——芦笙进校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 图源受访者
高考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难度相当大。对于那些不愿意投入学习的孩子们,我们实际上并不需要过分坚持。这便引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群体——职业中学,而我们已经开始着手相关工作了。
某些地区,半数的学生选择了高中教育,另一半则选择了职业教育,而后者往往更值得我们重视。通常情况下,哪些人会去读职校呢?他们可能是家境较为困难,也可能是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然而,这些学生往往正是那些最终需要留在当地的人。即便他们外出寻找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多半会返回家乡,最终很可能回到故土安家。
我们同样期待为他们尽一份力。首先,我们会在职业中学设立奖学金项目;同时,我们也愿意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与支持。或许未来某天,他们完成学业后需外出求职。然而,即便是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指导,比如如何求职、何处求职。求职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需要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活动。
我们与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无锡的一家规模庞大的纺织企业。该厂从印染到成品制作,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员工享有正常的双休日,提供食宿,且加班另有报酬,月薪可达6000元以上。此外,该厂还愿意接纳我们乡村的孩子们,这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就业机遇。
然而,当我们向位于湖南的项目县传递相关信息时,他们竟然对这样美好的机遇表示怀疑。我当时的感受颇为困惑,因为他们对广东和深圳充满了向往,更倾向于信任那种传统的求职模式——给同乡支付数百元介绍费,前往广东的工厂,诸如玩具厂、眼镜厂等,我亲身探访过这些工厂,那里的月薪超过3000元,几乎无休止地加班,休息时间寥寥无几。所以我觉得,这些信息差(导致的遮蔽)其实挺可惜的。
在总结阶段,我们必须思考基层教育中当前最应关注的焦点究竟是什么。我始终坚信,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那些地处偏远的学生群体。这一需求既紧迫又具有现实意义。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往往也是家庭经济最为困难的一群。这些学校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或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
从管理层面来看,首先,教育机构需切实履行其职责与义务;其次,校长的角色尤为关键,其影响力直接关联到教师们的精神面貌。走访不同学校,你会发现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千差万别,有的和谐相处,有的则相隔甚远。
除了升学应试这一主要趋势之外,我们应关注这些孩子。他们或许在应试竞赛中难以成为佼佼者,甚至可能无法与来自大城市的孩子们抗衡,然而,他们理应在校园中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拥有高品质的生活。他们应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与关爱,因为正是他们,成为了学校中最后的坚守者,是真正为本地建设贡献力量的人。
图源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