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例IA-IIA期非鳞NSCLC患者研究?这些数据你知道吗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该研究纳入了来自欧美45个研究中心的449名18岁以上的IA-IIA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他们的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至1分。研究人员利用经CLIA认证的14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定量PCR分析1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对这些患者进行了风险分级。在此次研究中,共有236例被认定为分子层面存在高风险或中风险的患者,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两组,一组为铂类辅助化疗组,包含124例,他们将接受为期4个周期的标准化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共有112例患者。

化疗组包含87例病例,观察组则有107例,这些患者均满足改良意向治疗(mITT)的定义标准,即在随机分配至化疗组或观察组时,他们依旧符合入组条件。在mITT的患者群体中,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保持一致,具体来看,化疗组中55%的患者处于IA期,54%为IB期,6%为IIA期;而在观察组中,IA期患者占比同样为55%,IB期患者为41%,IIA期患者为5%。

在中期分析阶段,辅助化疗组与观察组的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9.5个月和19.0个月。研究揭示,在mITT群体中,辅助化疗组的24个月无病生存率达到了96%,这一比例远超观察组的79%,且疾病复发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78%(HR 0.22,p=0.0087)。截至目前,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中位数尚未显现,相关数据仍在持续收集之中。

图片

在mITT群体中,辅助化疗组(以蓝线表示)与观察组(以红线标识)的无病生存率数据可见于参考资料中。

亚组分析的关键结果显示,不论年龄是否超过65岁、性别如何、吸烟与否以及手术类型怎样,辅助化疗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即使是处于疾病最早期IA期的患者,也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这种治疗手段能够将复发或死亡的风险降低至原来的15%,具体数值为HR 0.15,p值为0.035。

分子高危患者在进行辅助化疗时所获得的益处并不受EGFR突变情况的影响。在mITT的研究群体中,研究人员特别对辅助化疗组的48例(占总数的54%)和观察组的59例(占总数的53%)患者进行了额外的二代测序检测。结果显示,在辅助化疗组的6例患者和观察组的5例患者体内检测到了活跃的EGFR突变。然而,并未发现EGFR突变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之间存在关联。

此外,治疗的时间选择对治疗效果有着显著影响。据研究显示,所有经历复发的患者,都是在首次确诊后的3.5个月之后才开始接受化疗的(p=0.042),这一现象强调了及时开始治疗的重要性。

超过七成的患者完成了全部四个治疗周期,而八成以上的患者至少完成了三个周期的治疗。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达到了预期水平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主要出现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占比57%)、疲劳(占比36%)、贫血(占比26%)、便秘(占比26%)、腹泻(占比20%)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占比17%)。只有一例(占比1%)患者的死亡与化疗有关,这一数据与历史记录相符。

这项研究揭示了14基因检测在早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准确识别那些能够从辅助化疗中显著受益的患者群体。这些患者对辅助化疗的耐药性极低。这一检测方法有望实现治疗人群的精准筛选,从而有效降低早期肺癌的复发风险。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48个月里,生存数据的进一步公布以及更全面信息的披露,这些都将为治疗策略的更新和患者预后的改善提供宝贵的启示。

参考资料

David R Spigel等人(2020年)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题为“基于14基因表达谱识别的分子高风险IA-ⅡA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辅助化疗:一项国际性、随机性、3期临床试验(AIM-HIGH)”。该研究的DOI为10.1016/S2213-2600(25)00213-9。

纳赛尔·阿尔托基等人,(2023年)。关于周围期IA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肺叶或亚肺叶切除的研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DOI:10.1056/NEJMoa221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