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镜面人!百万分之一概率的她被胃病折磨多年,手术竟尚无先例?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电影里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主角在左胸被击中后倒地,却意外地“死而复生”,原因竟然是他的心脏位于右侧,这便是极为罕见的“镜像人”。他们的心脏、肝脏、脾脏、胃等所有内脏器官的布局都与常人截然相反,仿佛是正常器官在镜子中映出的模样。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某种突变有关,其发生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

南通的刘阿姨(姓氏隐去),在度过大半生后才惊觉自己竟然赢得了“大奖”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但她多年来一直饱受胃病的困扰,连平躺下来都让她感到极大的痛苦。7月3日,现代快报记者从相关渠道得知,近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的李鹏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刘阿姨成功进行了全内脏反位经脐单孔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并实施了Nissen胃底折叠术。该例手术在国内外公开文献中尚未有过报道。

刘阿姨躺下后,胃酸倒流和烧灼感便开始折磨她,这种痛苦伴随了她超过半生。提及那长达五十余年的“老胃病”,她仍心有余悸。特别是在夜晚,一旦平躺,剧烈的胃酸倒流和烧灼感便袭来,严重影响了她的睡眠质量。尽管多年来她尝试了多种药物(比如兰索拉唑)进行治疗,但效果甚微。到了2015年,她被确诊患有“食管裂孔疝”,而近几个月来,她的症状更是急剧恶化。

治疗面临极大挑战,因为三年半前刘阿姨曾接受过脊柱侧弯手术,而入院时的CT检查更是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她竟然是一位极为罕见的全内脏反位的“镜面人”。这种独特的解剖构造加上之前的脊柱手术经历,使得她的病情变得异常复杂且难以处理。多年来,她四处寻医问药,却始终未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李鹏教授的团队勇敢地迎难而上。近期,他们为刘阿姨量身打造了一套详尽的手术计划,并顺利地完成了手术。这场手术在外科领域内被誉为一场“镜像对决”。单孔腹腔镜技术以其操作空间极为有限、器械间干扰严重、对技术要求极高而闻名。而刘阿姨内脏完全反位的情况,更是将手术难度提升到了极致。这要求手术团队在脑海中精确模拟每一个常规手术操作及器械的移动轨迹,这对团队成员间的协作默契以及手眼配合的精准度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

_概率1/1000000,大妈活了大半辈子才知自己是“镜面人”_概率1/1000000,大妈活了大半辈子才知自己是“镜面人”

李鹏教授的团队在微创手术环境下,成功地对一个3乘3厘米的食管裂孔疝进行了修补,并且实施了胃底折叠手术(即重建了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阀门”)。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整个过程耗时2小时20分钟,只在患者身上留下了一个大约2.5厘米的小切口。

刘阿姨术后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术后第一天,她便能够开始吃流质食物;仅仅过了四天,她就康复出院了。复查的CT结果显示,手术效果十分理想;那困扰她半个世纪的酸烧心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这次手术对我来说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左右为难”的境地让我感慨万千。单孔操作,就像在微小的“钥匙孔”中进行精细的作业,而面对“镜面人”特有的反位内脏,其难度简直如同闭眼在狭小的空间内,用不熟练的手拼装复杂的乐高模型。

通讯员 蒋蕾蕾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