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味道甜美,深受大众喜爱,然而过量食用要警惕“荔枝病”的可能性。若不幸患上“荔枝病”,病情可能加剧,导致昏迷,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荔枝病”的相关信息。
“荔枝病”案例
最近,文新街道的一位居民因为空腹吃了许多荔枝,随后出现了头晕、心慌、不停冒冷汗的症状,于是他立刻被送往了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该中心,主治医师吴佳豪对他进行了检查,确诊为急性低血糖反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荔枝病”。幸运的是,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病情迅速得到了控制。实际上,每当荔枝大量上市的时候,类似的病例并不罕见。
“荔枝病”成因
荔枝病并非空穴来风。荔枝中含有的果糖和一些特殊物质,比如MCPG和次甘氨酸A,它们能够影响人体内葡萄糖的生成。特别是在空腹的时候,人体血糖水平本身就较低,如果吃太多荔枝,低血糖的风险就会上升。如果情况恶化,还可能引发昏迷,甚至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儿童、那些营养状况不佳的人群以及糖尿病患者,因为他们的健康状况比较特殊,所以感染荔枝病的风险自然也相对较大。
科学食用荔枝
适量食用是重点,成人每天吃荔枝的数量最好别超过十五颗,这差不多是三百克左右;至于孩子,更要严格限制,不能超过五颗。切勿盲目信奉“每天吃三百颗”的说法,虽然苏轼有过这样的诗句,但过量食用荔枝可能存在的危险不可忽视。此外,还需注意,不宜在饥饿时食用荔枝,建议在用餐后大约半小时再享用,切记空腹时绝对不要食用。
选择与清洗荔枝
挑选荔枝时需掌握一定的方法,成熟的荔枝外壳色泽鲜亮,并且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相比之下,未成熟的荔枝含有较多的有害成分。因此,在食用时应当挑选成熟的荔枝。将买回家的荔枝食用前,应先浸泡在碱水中五至十分钟,随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这样做能有效去除农药残留,确保食用的安全性。
特殊人群注意
过敏体质的人应小心享用荔枝,糖尿病患者则应予以避忌;那些有“上火”症状的人亦需谨慎对待。荔枝可能引发过敏体质者的过敏反应,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后可能引起血糖的不稳定,而“上火”症状者食用荔枝可能会加剧身体的不适感。
应对“荔枝病”
食用荔枝后,若感到头部发昏、身体乏力等轻微不适,可以立即喝糖水、吃蜂蜜或者吃点饼干来提高血糖。然而,如果出现意识不清、肌肉痉挛等严重状况,必须立即就医。稍有耽搁,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荔枝口感甘美,然而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享用荔枝时,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食用方法。你平常在吃荔枝时,是否能够控制好摄入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