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行为高发,竟是它在作祟?而非屏幕时间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青少年们频繁地接触着电子屏幕,这一现象变得越来越常见。与此同时,青少年自杀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电子屏幕的使用是否与青少年自杀事件有关联?这仅仅是关于时间分配的问题,还是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对此,我将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展开探讨。

青少年屏幕使用现状

现在,美国儿童每天在闪烁屏幕前的时间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极大关注。一项针对自10岁左右起接触屏幕的4285名儿童的研究展开,调查并分析了他们屏幕使用习惯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儿童群体中,成瘾现象较为普遍,尤其在手机使用上,几乎半数儿童表现出明显的“成瘾性”使用模式。

成瘾与自杀行为关联

研究显示,过分依赖技术、难以摆脱电子设备控制或无法自律使用习惯的孩子们,面临自杀的风险较高。在这些孩子里,那些成瘾程度较高或成瘾行为持续恶化的,他们在14岁之前产生自杀想法或自伤行为的几率,比其他孩子多出两到三倍。在参与14岁评估的研究参与者中,有5.1%的人已经表现出自杀倾向,此外,还有17.9%的人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

研究具体情况

该研究会对儿童进行周期性的检查,留意他们是否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以及是否在缺乏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表现出消极情绪。然而,由于研究本身的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它未能证实“过度使用”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儿童在14岁时出现自杀倾向。尽管如此,研究清楚地表明,持续的过度使用很可能会引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干预措施建议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害__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警

肖博士强调,在应对儿童成瘾问题上,应当着重于改正成瘾行为,通常应运用认知行为心理疗法进行治疗,而不仅仅是减少他们的屏幕使用时长。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成瘾的苗头,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另外,政策制定者应推动科技公司实施“适龄设计”,对青少年难以抵挡的功能进行限制。

屏幕时间的作用

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专家们意识到,现阶段立即发布全面警报似乎还不够完善。社交媒体既有负面效应,也有正面影响。尽管如此,统计人们使用屏幕的时间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操作简便,并且能对睡眠、锻炼以及人际间的直接交流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永田博士的研究团队发现,9岁儿童若长时间沉迷于屏幕娱乐,日后可能会有自杀的念头;而且,每增加一小时的屏幕使用时间,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就会相应地增加1.09倍。

综合控制建议

科学家指出,我们必须重视使用屏幕的时间长度以及过度依赖屏幕的问题,为此,他们建议采取有力的管控手段。他们建议,在孩子达到15岁之前,最好让他们远离社交平台,并且,最好延迟给他们配备能够上网的手机。

大家普遍认为,能否彻底阻止孩子们在15岁之前接触社交媒体和玩手机,这恐怕很难做到。您可以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