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留意到,这些标签上显示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参数信息,包括了标准版、快充版以及闪充版的不同规格,并标注了制造商为“深圳市卫来电子有限公司”,并且声称遵循GB/T35590—2017标准。不过,记者在通过天眼查等查询平台以及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核实时,并未发现有关“深圳市卫来电子有限公司”的相关记录。
在实际操作中,此类3C标志能否顺利通过机场安检?记者对此向国内一家大型机场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咨询,对方回应称,带有贴纸的充电宝几乎无法通过安检,“因为所有乘坐飞机的旅客在通过安检时,安检员都会对每个充电宝进行仔细检查,真正的充电宝(相关信息)都是直接印制的,而贴上去的显然是伪造的”。
他透露,目前,机场对充电宝的检查变得更加严格,同时加强了安全知识的普及。以我们机场为例,从旅客踏入大门开始,到办理登机手续、接受安检,以及候机楼内的广播,都在进行科普教育和提醒,呼吁旅客为了自身安全考虑,主动放弃携带不合格的充电宝。
然而,该机场工作人员也坦言,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遗漏检查的情况,例如对打火机的检查就需要人工细致地进行(以降低漏检率)。此外,伪造的贴纸涉嫌违法,民航局相信也会进行舆情监控,并在后续提供更多的指导。
记者观察到,在当前的网购平台上,一些充电宝容量标贴的销售链接已经被撤下,店铺中相关商品显示“您要寻找的商品不存在或已被移除”。然而,在与商家深入交流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仍有部分商家采取“推荐其他链接并备注说明”的手段,试图维持交易,并告知顾客如有需要可直接进行购买。
灰色产业链曝光:百万枚标贴价格不足千元,印刷厂“来图即印”
在销售领域,电商平台上的3C标签常被随意出售;而在生产环节,部分包装印刷企业似乎对此不加忌讳,同样是“提供图案即可进行生产”。
深圳某印刷企业向记者透露,他们主要经营定制业务,通常是由客户提供文件,随后进行生产。谈及近期对3C标贴的严格检查,该企业表示其标签印刷质量绝对可靠。此外,他们还提到,无论是大号还是小号,甚至是银色的标签,他们都有制作经验。在交流过程中,该企业负责人还透露,生产100万个标签的成本大约在七八百元人民币。
这种价格远低于通过CCC认证标志发放管理中心这一官方途径所购得的价格。参照国家认监委网站公布的信息,标准规格的认证标志(直径8毫米)的单价为0.03元每枚,若一次性购买100万枚,总费用将达3万元。
近期,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标识部门的有关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透露,3C认证标志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符合标准规格的CCC标志、通过印刷或模压工艺制作的CCC标志,以及采用电子方式标注的CCC标志。在视觉上,标准的CCC标识形态与单独的标签相仿,具备编码和激光防伪功能;而通过印刷或模压工艺,CCC标识被直接附加于产品本身;至于电子标注的CCC标识,则是在显示屏等集成屏幕产品上以电子形式呈现的CCC标志。
上述人士进一步说明,不论标志呈现何种形态,对其生产、分发及运用都设定了严格的规范。比如,对于符合标准规格的CCC标志,企业若想采用,需向认证机构购置。这是因为对这类标志实施了数量上的限制。至于印刷或模压的CCC标志,则需将其贴附于产品本身或铭牌之上,且必须置于醒目位置,并且与产品本身或铭牌紧密相连,不可分离。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要求》规定,标准规格的CCC标志需由指定的认证机构负责印刷。此外,该文件还明确了标志管理的具体要求,包括:获证产品的生产厂家需持有有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或进行自我声明,然后向指定的认证机构购置相应规格的CCC标志。二是要求认证机构对标准规格的CCC标志的印刷与发放等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确保能够追踪到相应认证产品的生产源头。三是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需将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的监督检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对所辖区域内CCC标志的使用状况进行严格检查,并依照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在辨别3C产品真伪方面,《人民日报》指出,首先需审视其立体视觉效果;需将目光聚焦于3C认证标志正面,观察其白色背景与黑色图案;仔细观察标志画面,通过菱形图案观察,若能感受到标志画面的立体深度与真实感,则可认为该标志为真;若缺乏立体效果,则可断定该标志为假冒伪劣产品。
商品一旦通过安全认证,便配备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识别码,揭开3C标志,便可一睹其防伪标识。通常情况下,假冒的标志是缺乏这一防伪码的。而正宗的3C标志一旦被撕开,便会损坏,无法重新粘贴,这同样可以作为鉴别真伪的手段之一。
法律责任升级:伪造认证或涉刑,包装印刷厂与商家亦难脱干系
生产或销售那些未通过3C认证、篡改或虚报容量的充电宝,企业或个人可能会遭遇哪些具体法律后果?
6月30日,康德智库的专家、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的权益合伙人吴文学律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指出,篡改或虚报产品容量可能构成虚假宣传。同时,若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则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所规定的安全标准,进而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例如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可能会涉及刑事责任。
吴文学分析指出,仅凭虚报容量而产品合格的行为,可能仅构成欺诈,并不涉及刑事问题;然而,若同时采用低劣的电芯,且销售额超过五万元,则必定触犯刑法。另外,还需注意的是,3C认证标志确实属于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所保护的“国家机关证件”类别,伪造3C标志的二维码即等同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这与一般商标侵权行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包装印刷公司若为缺乏3C认证的客户制作3C标识,此举即等同于伪造或篡改认证标识的违法行为,需承担相应的行政罚款等责任,若情节恶劣,还可能触犯刑法。若企业明知客户将用这些标识从事非法活动,却仍为其生产,则可能被视作相关违法犯罪的共犯,具体判断需依据企业的主观意图及实际行为等因素。6月30日,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的刘凯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该包装印刷厂亦难逃其责。
6月30日,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肖会林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产商需采取两方面措施。首先,必须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和工厂的自我检查,确保产品达标。其次,还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一致性管理体系,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品牌方在正式与生产商签订合作协议之前,必须对生产商的生产实力、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产品的一致性、防爆资质以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周密的尽职调查。
肖会林提出,网络平台必须依照法律规定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严格进行商品提供者的资质审核。这包括要求商家在申请入驻平台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提供包括身份证明、住址、联系方式以及相关行政许可在内的真实资料。平台需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和登记,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同时,平台还应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核验和更新。
肖会林提出,商家若销售未经3C认证的充电宝,即构成欺诈。消费者有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商家索赔。若不幸购得未取得有效3C认证或容量严重不符的充电宝,消费者应妥善保存相关证据。
若携带带有伪造3C认证标识的充电宝通过安检进入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生产该标识的商家将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刘凯指出,商家销售这些假冒的认证标识,实际上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其行为存在明显过错。若其行为触犯刑法,将依法受到刑事追究。在民事责任方面,对于因事故导致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商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