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五旬的老王无论如何也没料到,连续数月的腹泻竟然是死神来临的前兆。身为公司管理层的一员,他在公司中意气风发,然而却时常遭受腹泻的困扰,一天之内要跑肚拉稀三四次。他原本以为这是工作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导致肠胃受损的结果,然而直到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身体早已发出了暗藏的危机信号。
医生宣判的仅剩3个月的存活期限,如同沉重的一击,瞬间击溃了所有的未来规划——这种被称为“癌中之王”的疾病,其凶险程度究竟源自何处?在谈论胰腺癌时,我们实际上正面临着何种严峻的健康挑战?
01
为何胰腺癌被称作 "癌中之王"?
人体内部,胰腺宛如一位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它既负责内分泌又承担外分泌的职责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然而也因此成为了癌细胞藏匿的隐蔽之地。实际上,胰腺癌特指源自胰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质肿瘤,与乔布斯所患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需明确区分,因为这两种肿瘤在发病机理和预后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潘战和副主任医师强调,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为“王者”,主要因其具备三大致命特点:
高恶性度及低生存率是此病的显著特征。此癌症犹如失控的野马,一旦发病,便迅速攻击周边组织并扩散,手术切除的成功率不到20%,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极大。根据数据,胰腺癌患者的平均五年生存率仅为15%,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4至6个月,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一年内不幸去世。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易察觉,宛如其巧妙伪装。因为胰腺位于腹膜之后,被胃、肠道、肝脏等器官所环绕,早期的肿瘤常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特定症状。正如老王所经历的腹泻,或是食欲减退、轻微的腹痛,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因此,大约有60%的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阶段。
治疗和预后的限制使得晚期患者面临极大困境。中晚期胰腺癌对放疗和化疗的反应性较差,可供选择的靶向药物不多,即便患者接受了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也仅略高于5%,这一数据与甲状腺癌90%和乳腺癌80%的生存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02
身体发出的 5 个 "警报信号",别当小毛病忽视
胰腺的生理特性使得其癌变时的症状表现出独特性,通常只有在肿瘤直径超过3公分之后,患者才可能开始出现与消化和代谢功能相关的异常现象。《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了五个需要高度警惕的征兆:
消瘦和体力的减弱往往是早期症状。在疾病的初期,大约有80%到90%的患者会由于肿瘤的消耗而迅速消耗大量能量,同时伴随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导致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减轻——数月内体重可能减少超过10公斤——以及持续的疲劳感。这种消瘦现象通常伴随着食欲减退,而且常规的饮食补充也无法有效改善这一状况。
腹部不适和疼痛的变化过程相当复杂。一开始,可能只是上腹部出现轻微的隐痛或胀痛,而在进食后,由于胰液排出受到阻碍,这种不适会变得更加明显;随着肿瘤对神经的侵犯,到了中晚期,疼痛会转变为持续的剧烈疼痛,有时甚至蔓延到腰背部;夜间,疼痛会加剧,迫使患者不得不弯腰屈膝来减轻痛苦。
黄疸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肿瘤可能已经对胆道造成了压迫。患者会观察到尿液颜色变得如同深茶,大便颜色变得淡薄如陶土,皮肤和黏膜呈现,并伴有剧烈的瘙痒感。这种现象是由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导致逆流进入血液中造成的。因此,需要与肝炎、胆结石等疾病进行细致的区分和鉴别。
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会直接导致消化道功能出现紊乱。例如,老王就曾遭遇过腹泻的困扰,这种腹泻通常表现为脂肪泻,大便既油腻又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遭遇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肿瘤对消化道的压迫甚至可能引发梗阻或出血。
血糖异常情况需引起关注,尤其是“新发糖尿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吕少诚教授指出,那些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如果血糖突然升高且难以控制,或者原本血糖稳定的人突然出现波动,这可能是胰腺β细胞受到肿瘤侵害的警示。
03
遗传风险与科学预防:如何筑牢健康防线?
尽管胰腺癌的遗传几率只有5%到10%,家族病史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高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一级亲属中有一位患有胰腺癌,个人的患病风险会增至普通人的4.6倍;若有两名患者,风险会进一步增至6.4倍;而三名或更多患者的情况下,风险则可能高达32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虞先濬教授提出建议:
针对高风险个体,应自40岁(或家族中最早确诊年龄的前10年)起,每年进行一次胰腺增强CT扫描;一旦检测到胰管狭窄或出现不明的异常变化,则需每3至12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生活方式调整:尽管发病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揭晓,然而,通过戒烟限酒、降低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量,控制体重的增长,以及坚持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轻胰腺的负担。
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应当接受定期的跟踪观察,对于新诊断出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胰腺病变的筛查,切不可只重视血糖水平的调节,而忽略了根本的疾病本身。
胰腺癌的恐怖之处,不仅体现在其生物特性的恶劣,还在于其早期症状的隐秘性。从腹泻到晚期仅数月之差的悲剧案例,警示我们要对身体的异常变化保持警觉,对潜在的高风险信号进行及时的检测,这才是有效对抗“癌中之王”的关键所在。
来 源 / 华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