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有几个壳?南京小学生纠错教科书引全网热议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今日,我们有幸邀请到重量级嘉宾——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文亮教授,他在海洋生物研究领域享有盛誉,曾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科学顾问。在他看来,贝壳就如同他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

让我跟着刘老师一起海边探秘,在知识的浪花里快乐翻滚吧。

贝类有几个壳?答案并不简单

贝类中的不少物种是餐桌上的常客。

此前,南京地区的小学生对于教科书中的贝类壳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一话题迅速引发了全网的广泛关注。

刘老师指出,贝类的壳并非仅有两个那么简单,有的种类壳的数量可以多达八个,而有些则可能一个都没有。

图片

平濑锦石鳖 受访者供图

此类多板纲物种,其外壳由八个紧密相连的硬质部分构成,这些部分相互衔接,形成一种类似瓦片覆盖的排列方式。

图片

等边浅蛤 受访者供图

双壳纲物种和腹足纲的双壳螺具有两个壳。

双壳纲生物的壳体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非对称的,形态各异;在腹足纲中,双壳螺是唯一拥有双壳的物种,其种类数量极为有限。

图片

大角贝 受访者供图

图片

脉红螺 受访者供图

图片

货贝 受访者供图

图片

史氏背尖贝 受访者供图

这类贝类壳体可划分为单板纲、掘足纲,以及大部分的腹足纲,还包括鹦鹉螺等头足纲的物种。

图片

斑纹无壳侧鳃 受访者供图

此外,某些腹足纲的海蛞蝓种类以及陆地上常见的蛞蝓(通常称作鼻涕虫),它们都拥有由薄石灰质构成的内部壳体;而在头足纲中,十腕类的成员同样具备内壳,而这些不同类群的内壳形状各异,例如,旋壳乌贼的内壳呈螺旋状,枪乌贼的内壳则是角质透明薄片状,而乌贼的内壳则呈现出扁平的舟形。

图片

日本枪乌贼 1个薄片状内壳的头足类 受访者供图

有的贝类有1个后做的壳(卵壳),像是头足纲的船艄。

图片

锦葵船蛸和卵壳 受访者供图

雌性船蛸在达到性成熟阶段后,能够分泌出石灰质,进而构建一个轻盈的薄壳,这个薄壳既适合居住也适合产卵,兼具了产房和育婴室的双重作用。即便薄壳出现破损,它们也能够分泌石灰质来加以修复。

雄性船蛸体型小巧,仅为雌性的十分之一至十五分之一,且无坚硬的外壳,宛如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履行了繁衍后代的职责后,它们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

图片

毛皮贝 无壳的尾腔类 受访者供图

无壳贝类物种涵盖了尾腔纲、沟腹纲的成员,还包括了腹足纲中的一些种类,以及头足纲中的八腕目生物。

尾腔纲与沟腹纲不仅无壳,而且通体覆盖着毛发,与传统观念中的贝类形象截然不同,更像是条毛茸茸的虫子。

图片

瘤背石磺 无壳的有肺类(腹足纲)受访者供图

腹足纲中的某些海蛞蝓物种,如裸鳃类、裸体翼足类、无壳螺类,以及部分囊舌类、无楯类和背楯类,还有有肺类的石磺;头足纲的八腕类,如蛸(包括章鱼和八爪鱼),它们的壳退化消失,这样做可以减轻它们的体重,便于活动,并且它们的体内还演化出了增强身体支撑和保护能力的结构。

图片

长蛸 无壳的头足类 受访者供图

螺还是贝?螺与贝有时混用

众多人士普遍以为,“贝壳与螺类分属不同生物种类,前者拥有两片壳,后者则仅有一片”,然而刘老师指出,这种看法显得过于狭隘。

贝类,作为软体动物门的一个总称,适用于指代所有软体动物。根据我们刚才对软体动物贝壳数量的统计,可以发现,许多只有单个贝壳的动物被称作贝类,同样,也有一些拥有两个贝壳的动物,比如双壳螺,它们也被归类为螺类。

实际上,在历史上,人们对各类软体生物的称谓展现出了明显的逻辑性和聪明才智:除了“双壳螺”这一特殊例子之外,大部分被称为“螺”的物种,其外壳都呈现出螺旋形状;而对于那些外壳非螺旋形的一类单壳生物,人们通常将其命名为“贝”,例如新碟贝、帽贝、宝贝、货贝以及角贝等。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依据贝类的形态与已知事物的相似之处来为其命名,例如海笋、船蛆、海螂、海牛、海兔等。

在各个地区的方言里,螺和贝这两个词有时会被交替使用,比如,属于双壳纲的波纹巴非蛤在海南地区就被称作“芒果螺”。

图片

波纹巴非蛤 受访者供图

无名之“贝”与似贝非贝

某些动物的名称与“贝”字并无直接关联,然而它们实际上却是真正的贝类生物。在这些动物中,鲍鱼堪称首屈一指的典型代表。

鲍鱼并非鱼类,实则属于腹足纲的贝类。全球范围内,可供食用的经济鲍鱼种类繁多,达二十余种。在我国东南部市场,杂色鲍尤为常见;同时,还有一种水产界的“新贵”——被誉为鲍鱼界巨无霸的黑足鲍(又称黑金鲍),其壳体硕大,自带沥水孔(即鲍鱼的呼吸孔),非常适合作为肥皂盒使用。

图片

杂色鲍 受访者供图

水产界中,有一个颇具诱惑力的别称——西施舌,实际上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它是一种双壳贝类生物,其贝壳表面散发出淡紫色的光芒,给人一种奢华而迷人的感觉。

在两广及福建地区,这两种同样属于双壳类的双线紫蛤与尖紫蛤,其商品名称亦被称作西施舌,或许是因为它们的色泽中蕴含着些许紫色,这也是一个可能的原因吧。

图片

西施舌 受访者供图

还有几种虽名为“贝”,但并不属于软体动物。

浙江南部常见的一种贝类,其正式名称为龟足,属于蔓足类甲壳动物,与虾蟹有着血缘关系,因此其口感与虾蟹相似;还有一种被称为舌形贝或海豆芽的贝类,隶属于腕足动物门,是现存最古老的动物群体之一;此外,在贝类工艺品店偶尔能见到的“网贝”,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共生海绵。

图片

龟足 受访者供图

图片

鸭嘴海豆芽 受访者供图

图片

偕老同穴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