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小飞蛾竟能靠星空导航夜间迁徙近1000公里?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真的难以置信,这么渺小的飞蛾,在夜幕下,竟能借助璀璨的星空,完成一场长达近千公里的迁徙之旅。这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

波贡蛾简介

图片

波贡蛾产自澳大利亚,是夜间活动的蛾类之一。成年波贡蛾的翅膀展开后,宽度大约为5厘米。尽管体型并不算大,但它们却具备惊人的迁徙能力。在其一生中,它们会经历一次跨越春秋两季、长达1000公里的夜间迁徙。这种迁徙行为在昆虫界中实属罕见。

独特的迁徙之旅

春天到了,波贡蛾们为了躲避酷暑,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各个角落出发,向阿尔卑斯山脉中那些气候宜人的洞穴迁移。到了洞穴,它们会聚集成群,进入休眠状态,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秋季来临,这些昆虫又会踏上归途,飞回它们最初的栖息地繁殖后代,然后便完成了它们的生命历程。

星空导航新发现

近期,《自然》期刊发布了一篇研究论文,指出波贡蛾能够利用星辰来辨别方向,精确地朝向特定区域进行迁徙。这一行为在无脊椎动物中尚属首次被记录下来。瑞典隆德大学感官生物学系的负责人埃里克·瓦兰特参与了这项研究,他对这一发现的不寻常之处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双重导航保障

星星并非是波贡蛾到达目的地的唯一向导,瓦兰特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这些昆虫还能够感应到地球的磁场。因此,在它们的迁徙途中,它们拥有了双重保障。一旦遇到磁场出现异常或者夜空被云层遮挡,如果其中一个系统出了问题,另一个系统依然可以正常运作。

视力与星空观测

尽管波贡蛾在夜晚的瞳孔宽度仅相当于人类瞳孔的十分之一左右,它们所看到的星光也相对较少,但它们对夜间亮度的感知能力却比人类高出约十五倍。这种优势来自于它们眼睛特有的光学结构,这使它们能更清晰地识别银河系,进而为在星空中导航提供了有利条件。

研究意义

波贡蛾的导航机制研究揭示了无脊椎动物令人惊叹的能力。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昆虫行为的认识,同时也为生物导航领域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面向未来,我们有望从中获取更多的启示。

读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对波贡蛾产生极大的兴趣。你对于它们那令人惊叹的定向飞行能力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并把它转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