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心脏骤停急救错误百出?这些AED使用知识你得知道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观看了一则关于急救知识的普及视频,不料却发现其中含有不少错误。普及可信的急救知识至关重要,若出现错误,很可能会误导公众。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对这些视频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图片

急救方式误区

图片

图片

成年人心脏骤停往往源于心脏问题,而除颤术是处理这类心脏骤停的最有效紧急措施。若救助者身边有AED,或者家中备有AED,或者所住小区已安装了AED,都应迅速取用。视频中主角的说法有误,这暴露了他对急救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在众多经济发达国家,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普及率相对较高。我国深圳在几年前便着手在社区范围内推广AED的使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绝大多数心脏骤停的情况都发生在家庭内部。

图片

图片

AED电池安装失误

主人公指出,操作AED的第一步应是启动设备,然而演示的却是如何装入电池。实际上,AED的电池理应始终安装在机器上,以便随时使用,而非等到使用时才去安装。一般情况下,AED的电池和其它部件需要定期检查电量及状态,确保其随时可用,就好比消防器材,需保持随时可用的状态。

电极片粘贴错误

主人公说电极片应贴在右上角和左下角,但视频里却是相反的布局。这虽然可能是由于镜像效果引起的误解,但在拍摄过程中本应注意到这一点。这就像我们平时拍照,需要保证画面准确无误。有人留言指出这个错误,主人公这才意识到是镜像的问题。如果确实存在错误,完全可以重新拍摄视频来更正。

图片

施救距离不合理

主人公在完成除颤操作后并未接近病人,实际上他并不需要与病人有身体接触。除颤工作一结束,就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距离病人太远,这会妨碍急救措施的快速实施。在紧急救援现场,每一秒钟都极其宝贵,任何多余的动作都可能浪费宝贵时间,从而对病人的生存几率产生不利影响。

图片

除颤能量及配图问题

提到了采用了150焦耳的低能量除颤技术,但展示的图片却显示使用了200焦耳的除颤设备。字幕上提到“按动电击按键,设备会自动进行充电”,实际上大多数AED的充电过程是自动完成的,并不需要按下按键来充电,只有在实际进行电击时才需要按动按键。当听到主人公说“充电”这个词时,可能是由于口音的原因,但这却让观者们感到有些困惑。

急救科普需靠谱

图片

这类急救科普若不够可靠,便可能对公众造成错误的认知。急救知识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科普工作者有责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在大家学习急救知识时,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验证。

看完这些关于急救误区的内容,大家在实际生活中是否也遭遇过类似的不实科普信息?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急救技巧。

图片